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后癫痫的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epilepsy after reperfusion therapy in ischemic stroke作者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广东省重大神经疾病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国家重点学科广州510080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神经医学中心
出 版 物:《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s)
年 卷 期:2024年第50卷第10期
页 面:619-62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4[医学-神经病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2271489,81971203,81801287)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22A1515011505,2021A1515011275,2018A030313345) 广州市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编号:202206010028) 深圳市科创委基础研究面上项目(编号:JCYJ20220530144609022) 中国抗癫痫协会基金(编号:2019003)
主 题:缺血性卒中 再灌注 急性症状性痫性发作 癫痫 静脉溶栓 机械取栓
摘 要:目前国际上尚无关于缺血性卒中患者再灌注治疗后癫痫诊断和治疗的统一指南与共识,本文从定义、机制等方面对其进行综述。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后癫痫定义为接受了静脉溶栓和(或)机械取栓等血管内治疗的脑梗死患者,无其他明确原因或卒中前癫痫病史,脑梗死7 d后出现2次或以上痫性发作,或脑梗死30 d后出现1次或以上痫性发作。静脉溶栓后癫痫的发病率约为6.4%~20.6%,动脉机械取栓后癫痫的发病率约为5%。再灌注治疗卒中后癫痫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可能与局部高灌注、溶栓药物本身致痫性及出血转化相关。较高的卒中严重程度、大脑皮质病灶、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及卒中后早发性发作可能是再灌注治疗卒中后癫痫的预测因素。左乙拉西坦及拉莫三嗪可能是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后癫痫的有效药物,溶栓后持续痫性发作可能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