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胃癌类器官模型应用于个性化药物筛查的可行性 收藏

胃癌类器官模型应用于个性化药物筛查的可行性

作     者:范洪凯 管瑛瑛 王路敏 曾凡伟 尹毅锐 

作者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普通外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病理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药剂科 厦门博创盛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出 版 物:《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年 卷 期:2025年第25期

页      面:5345-5350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4[医学-肿瘤学] 10[医学] 

基  金:厦门市医疗卫生指导性项目(3502Z20209055),项目负责人:范洪凯 福建省卫健委科技计划项目(2020QNB063),项目负责人:尹毅锐~~ 

主  题:类器官 3D培养模型 化疗 个体化治疗 胃癌 药敏 

摘      要:背景:术后辅助化疗是治疗胃癌的常用方法,但患者对化疗的反应存在很大的差异,需要一种新的临床治疗前模型,来指导胃癌患者的个性化药物治疗。目的:构建基于胃癌组织的类器官模型,探讨其在个性化药物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例胃癌患者术中切除的组织标本,消化分解后与基质胶混合种板,添加含有表皮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的类器官培养基进行培养。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对胃癌类器官及原始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及免疫分子标记同质性验证。通过对卡铂、伊立替康、氟尿嘧啶、奥沙利铂、紫杉醇、表阿霉素等6种药物进行药物敏感性筛查,评估胃癌类器官模型用于药物筛查的可行性。结果与结论:成功培养14例胃癌类器官,类器官的形态及生长特性存在个体性差异,所有类器官均可稳定传代、冻存、复苏。胃癌类器官保留了与原发肿瘤相同的形态学特征及免疫分子表达。6例类器官对6种化疗药物表现出了不同的药物敏感性,初步证实了胃癌类器官作为体外药物筛查模型具有可行性。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