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高校思政课教学异化的景观表征与消解路径 收藏

高校思政课教学异化的景观表征与消解路径

Landscape Representation and Dissolution Path of Alienation in Teach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作     者:李霄 秦在东 LI Xiao;QIN Zaidong

作者机构: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洛阳471023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发展研究中心武汉430079 

出 版 物:《大学教育科学》 (University Education Science)

年 卷 期:2024年第5期

页      面:28-3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30505[法学-思想政治教育] 03[法学] 030501[法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305[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基  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融入大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19JZD047) 

主  题:立德树人 高校思政课教学 景观社会理论 教学异化 消解路径 

摘      要: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所形塑的影像元素作为前沿技术手段和新颖教学方法运用到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和提质增效中,已成为当前思政课教师的必然选择。然而,部分思政课教师因为对前沿技术手段和新颖教学方法所呈现的工具与艺术性表象过度迷恋,而将教学引向景观社会,导致思政课教学中的部分真实情境被景观所遮蔽,教学主体性隐匿、教学内容程式化以及教学方式形式化等问题凸显,进而导致思政课教学陷入自我向度、价值向度和实践向度的分离,偏离了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将高校思政课教学驱离由“景观编织的表象世界,需注重思政课内涵式发展要求,实现思政课教学在以“我为主体的“自我向度、以内容为引领的“价值向度和以现实为导向的“实践向度三重维度的回归,重构思政课教学的“真实境遇,使思政课教学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轨而行。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