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鼻内镜下鼻泪管前径路和后径路切除上颌窦良性病变 收藏

鼻内镜下鼻泪管前径路和后径路切除上颌窦良性病变

Endoscopic maxillary sinus surgery through anterior or posterior nasolacrimal duct approach

作     者:宋西成 孙岩 张华 陈秀梅 王强 王丽 柳忠禄 董蕾 张天振 张庆泉 SONG Xi-cheng;SUN Yan;ZHANG Hua;CHEN Xiu-mei;WANG Qiang;WANG Li;LIU Zhong-lu;DONG Lei;ZHANG Tian-zhen;ZHANG Qing-quan

作者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64000 

出 版 物:《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年 卷 期:2011年第46卷第10期

页      面:818-82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3[医学-耳鼻咽喉科学] 10[医学] 

基  金:烟台市科技发展计划课题(2009155-20) 

主  题:内窥镜检查 上颌窦 鼻泪管 鼻甲 

摘      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上颌窦内侧壁入路切除上颌窦良性病变的手术径路及手术方法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3年6月至2010年8月,采用鼻内镜下经鼻腔鼻泪管前径路和鼻泪管后径路的多种方式切除上颌窦良性病变139例,其中内翻性乳头状瘤43例、真菌性上颌窦炎63例、上颌窦囊肿28例、出血坏死性息肉3例、骨瘤2例。所有病例术前行CT检查,可疑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同步行MRI检查。鼻泪管前方径路采取3种方式:梨状孔入路、泪前隐窝入路(包括解剖鼻泪管和不解剖鼻泪管2种方式)、梨状孔鼻泪管入路,共治疗97例;鼻泪管后方径路也采取3种方式:下鼻甲翻转、双蒂下鼻甲、单蒂下鼻甲,共治疗42例。观察患者术后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在鼻内镜下经鼻彻底清除病变,保护了鼻泪管,保留了下鼻甲,无一例发生鼻泪管损伤和下鼻甲坏死。术后鼻塞、头痛、闷胀不适、异味、牙疼和麻木感等症状逐步消失。9例感觉鼻腔干燥,经鼻腔冲洗等处理后1个月左右逐渐消失。随访6~79个月,骨瘤和出血坏死性息肉未见复发。所有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术中均可见窦腔黏膜明显水肿、增厚,术后3个月左右逐渐消失,无一例复发。2例上颌窦囊肿患者术后10个月和18个月在上颌窦其他部位再发,但囊肿小且无临床症状未作处理。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有3例复发,1例术后17个月上颌窦口上方局限性肿物突出,病理示乳头状瘤复发,门诊予以清理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1例于术后15个月前筛处复发,行筛窦广泛切除后随访3年未见复发;1例术后26个月上颌窦后外侧壁局部复发,二次行蒂在前方单蒂下鼻甲方式手术,术后1年再次复发,行鼻内镜下Denker手术,随访18个月未见复发征象。所有病例术后3个月上颌窦创面上皮、瘢痕覆盖,下鼻甲形态良好,下鼻道开窗者较术中明显瘢痕变小,且引流通畅无闭锁。结论鼻内镜下鼻泪管前、后径路上颌窦手术可以减小创伤,充分暴露窦腔视野,并为术后内镜复查和复发后的处理提供了视窗;保留下鼻甲避免了鼻腔外侧壁去除过多而导致的术后干燥、结痂、头痛等并发症。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