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103种药食两用植物化学成分分析及功能活性评价 收藏

103种药食两用植物化学成分分析及功能活性评价

Analysis of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Evaluation of the Functional Activities of 103 Kinds of Medicinal and Edible Plants

作     者:刘晓海 茹月蓉 张雪春 周旭红 何霞红 王振兴 Liu Xiaohai;Ru Yuerong;Zhang Xuechun;Zhou Xuhong;He Xiahong;Wang Zhenxing

作者机构:西南林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昆明650224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科技处科研实验中心昆明650500 西南林业大学、西南山地森林资源保育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林下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昆明650224 

出 版 物:《中国食品学报》 (Journal of Chinese Institut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 卷 期:2024年第24卷第8期

页      面:385-40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8[医学-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0832[工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农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0817[工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703[理学-化学]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基  金:云南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202207 AB110015) 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创业人才项目(2020) 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项目(2022,2023) 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岗位项目(CARS-21-05B) 云南省郑文杰专家工作站项目(202205AF150018) 

主  题:药食两用植物 活性成分 抗氧化活性 α-葡萄糖苷酶 乙酰胆碱酯酶 

摘      要:为比较分析我国传统药食同源植物,选取103种药食两用植物,根据外观将其分为果实、花叶、全草、种子、皮、根茎、真菌和其它类,测定其总酚和总黄酮含量,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α-葡萄糖苷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能力,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各药食两用植物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差异较大,其中总酚含量以花叶类的丁香(309.59μg GAE/mg)、果实类的青果(229.64μg GAE/mg)最高,总黄酮含量以全草类的蒲公英(662.31μg RE/mg)、小蓟(505.33μg RE/mg)最高。相对而言,花叶、果实与全草类药食两用植物具有良好的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此外,果实类的覆盆子和青果、皮类的肉桂、花叶类的丁香显示出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而根茎类的姜黄、皮类的肉桂、全草类的香薷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能力较强,说明这些药食两用植物具有较好地预防糖尿病与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力。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从花叶类、果实类与全草类药食两用植物中检出的化合物种类较多,其中儿茶素、绿原酸与表儿茶素等是主要化合物,与抗氧化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它们可能是这些药食两用植物抗氧化的主要活性物质。本文首次比较分析103种传统药食两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功能活性,对这些植物在居民膳食指导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