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浅论“燥湿同源”理论内涵及其临床应用 收藏

浅论“燥湿同源”理论内涵及其临床应用

Discussion on the connota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homogeny of dryness and dampness"

作     者:宋振 李崇超 SONG Zhen;LI Chongchao

作者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院 

出 版 物:《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 卷 期:2024年第47卷第7期

页      面:924-92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5[医学-中医学] 100501[医学-中医基础理论] 10[医学]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No.23YJA720006) 

主  题:“同源”学说 燥湿同源 理论依据 内涵 临床应用 

摘      要: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同源学说内容丰富,历代医家多有论述,诸如“肝肾同源“血水同源“营卫同源等。其中,燥与湿两者在中医学理论中关系尤为密切,诸多现代疾病的发病均与两者相关,因此,全面理解燥与湿的关系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梳理相关文献,从《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中挖掘“燥湿同源的理论依据,认为该理论的核心内涵包括“燥可生湿与“湿可化燥2个方面。在临床实践中,医者需灵活运用此理论,既要见燥防湿,又要遇湿防燥。针对以湿或燥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医者从湿与燥的同源性、共存性及相互转化的角度进行辨证和治疗。这一理论不仅深化了对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也为现代临床实践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随着对“燥湿同源理论研究的深入,其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将愈发突显。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