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人体体成分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分析 收藏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人体体成分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分析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body composition and lumbar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perimenopausal and postmenopausal women

作     者:刘莉莉 阮祥燕 杨瑜 蒋玲玲 王泽铖 张明珍 Alfred O.Mueck Liu Lili;Ruan Xiangyan;Yang Yu;Jiang Lingling;Wang Zecheng;Zhang Mingzhen;Alfred O.Mueck

作者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内分泌科北京100026 德国图宾根大学妇产医院妇女健康部与妇女健康研究中心图宾根D-72076 

出 版 物:《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年 卷 期:2024年第45卷第4期

页      面:596-601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1[医学-妇产科学] 10[医学] 

基  金: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登峰”计划专项(DFL20181401)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项目(CHPF-2018-OP-11) 

主  题: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 腰椎骨密度 人体体成分 骨量减少 

摘      要: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人体体成分与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该人群骨量减少的影响因素。方法招募2021年10月至2024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3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测量腰椎骨密度,根据测量结果分为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采用肌肉功能分析仪测定所有受试者的体质量、脂肪、下肢肌肉、膝关节活动等人体成分情况,采用更年期症状全面评估量表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绝经状态及活动类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的人体体成分之间的差异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骨量减少的危险因素。结果300例研究对象中,围绝经期女性148例(49%),平均年龄(51.40±5.03)岁;绝经后期女性152例(51%),平均年龄(53.59±6.04)岁。绝经后期女性的骨密度低于围绝经期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量减少组118例(39%),骨量正常组182例(61%)。骨量减少组女性年龄、脂肪百分比、绝经后期占比和无锻炼占比均高于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下肢肌肉分布系数、下肢肌力和有锻炼占比均低于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女性BMD与年龄、脂肪百分比、绝经后期占比均呈显著负相关(r=-0.492、-0.125、-0.287,P0.05),而与下肢肌肉分布系数、下肢肌力、有锻炼占比均呈显著正相关(r=0.143、0.180、0.193,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脂肪百分比大、下肢肌肉分布少、锻炼少是骨量减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与围绝经期女性相比,绝经后期女性的腰椎骨密度明显降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腰椎骨密度与人体体成分及活动类型密切相关,其中年龄大、脂肪百分比大、下肢肌肉分布少、锻炼少是骨量减少的危险因素(P0.05)。建议临床医生关注此时期女性的腰椎骨密度及人体体成分的变化,以便通过及时合理的干预措施来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