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2年中国内脏利什曼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性分析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temporal cluster of visceral leishmaniosis in China,2017-2022作者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北京10005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管理处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出 版 物:《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Journal of Tropical Diseases and Parasitology)
年 卷 期:2024年第22卷第2期
页 面:68-75页
学科分类:1004[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0401[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10[医学]
基 金: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 中美疾控中心合作项目(6NU2GGH002164-05-07) 公共卫生应急反应机制运行项目(102393220020010000017)
主 题:内脏利什曼病 流行特征 空间自相关 莫兰指数 时空聚类分析 中国
摘 要:目的分析2017—2022年中国内脏利什曼病的流行特征和时空变化趋势,为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7—2022年全国内脏利什曼病病例数据,进行人群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趋势的描述性分析;使用ArcGIS 10.7软件绘制病例分布地图,计算莫兰指数(Moran’s I)和局部莫兰指数(local Moran’s I),分析空间自相关性和聚集类型;采用SaTScan 10.1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时空聚集特征。结果2017—2022年,全国22个省份的296个县(市、区)共报告内脏利什曼病病例1251例,其中犬源型流行区病例数891例(占71.22%),且病例数逐年上升;人源型和野生动物源型流行区病例数分别为47例(占3.76%)和36例(占2.88%),持续处于较低水平。4月的报告病例数最多(142例);男女性别比为2.18∶1;病例职业以农牧民和学龄前儿童为主,分别占43.88%(549/1251)和27.50%(344/1251);不同年龄组中,0~4岁的报告病例数最多,为325例(占25.98%),其次是50~64岁,为300例(占23.98%)。病例主要分布于山西(449例)、甘肃(257例)、陕西(188例)、新疆(88例)、四川(84例)、河南(70例)和河北(41例)等7个省份,占总报告病例数的94.08%(1177/1251)。犬源型、人源型和野生动物源型流行区累计报告病例数最多的县分别是平定县(112例)、喀什市(11例)和伽师县(11例)。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病例在空间分布上存在聚集性(Moran’s I均0,Z均2.58,P均0.01),高-高聚集区的县数由2017年的38个增加至2022年的48个,且由西部逐年向东转移;2022年河北、河南和北京出现新增高-高聚集的县。时空扫描分析显示,2017—2022年共发现3个聚集区,其中以阳泉市城区为中心,覆盖8个县(市、区)的一类聚集区发病风险最高(RR=46.76,LLR=704.79,P0.01),聚集时间为2020年1月—2022年9月,发病数256例。结论2017—2022年中国内脏利什曼病整体呈上升趋势,重点流行区域由新疆野生动物源型区域向山西、陕西、河南和河北等中北部的犬源型流行区转移,需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加强防控工作,遏制疫情上升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