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控制呼吸持续性监护仪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收藏

控制呼吸持续性监护仪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作     者:封俊杰 路畅 程圣权 张霄 孙旭芳 

作者机构: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麻醉科 

出 版 物:《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Medicine Edition))

年 卷 期:2024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医学] 100217[医学-麻醉学] 

基  金: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200404172YY) 吉林大学概念验证医学专项(2023YX009) 

主  题:全身麻醉 呼吸频率 控制呼吸持续性 监护仪 呼吸气流温度 

摘      要:目的:观察利用人工气道内温度节律性变化原理设计的控制呼吸持续性监护仪在不同人群和不同人工气道内的应用,探讨其监测控制呼吸持续性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呼吸监测提供新方法。方法:选择择期行全身麻醉术的成人患者60例,1~3岁幼儿患者3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60例成人患者随机分为成人气管插管组(ATI组)和成人喉罩组(ALM组),每组30例,1~3岁幼儿患者30例设为幼儿气管插管组(CTI组)。全麻诱导后,CTI组和ATI组患者行气管插管,ALM组患者置入喉罩,连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连接控制呼吸持续性监护仪,观察监护仪是否能探测出各组患者呼吸频率(RR),比较各组监护仪探测的RR和麻醉机设定频率;3组患者均于手术开始前模拟呼吸回路断开、麻醉机手控未转换为机控和呼吸回路缓慢漏气3种临床常见控制呼吸持续性改变场景,比较各组间监护仪发出报警方式和报警时间。结果:3组患者应用控制呼吸持续性监护仪均能检测出RR,各组内患者RR和麻醉机设定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模拟3种常见呼吸持续性改变的场景中,3组患者呼吸持续性监护仪均发出内容为“注意,呼吸停止的人工语音报警信号,报警信号均被注意到,ATI组和ALM组控制呼吸持续性监护仪开始报警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回路缓慢漏气比较,同一组患者呼吸回路断开和手控未转换为机控场景时开始报警时间缩短(P0.05)。结论:在不同人群和不同人工气道内利用探测人工气道内温度节律性升降变化原理设计的控制呼吸持续性监护仪临床应用具有可行性及有效性,可为术中呼吸持续性监测和保障呼吸安全提供新方法。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