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异病同治”的生物学原理 收藏

“异病同治”的生物学原理

Biological principles for"homotherapy for heteropathy"

作     者:孔维佳 李玉环 蒋建东 KONG Wei-jia;LI Yu-huan;JIANG Jian-dong

作者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5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50 

出 版 物:《药学学报》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年 卷 期:2024年第59卷第2期

页      面:269-27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医学]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2151525)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2022-I2M-JB-012)。 

主  题:异病同治 非可控性炎症 肠道菌群紊乱 内质网应激 线粒体紊乱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病毒酶 

摘      要:人体多个系统的非感染性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动脉粥样硬化(AS)、神经退行性疾病、骨质疏松和恶性肿瘤等具有一些共同的发病机制,如非可控性炎症(NRI)、肠道菌群紊乱、内质网应激、线粒体功能紊乱、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异常等,是临床“异病同治的基础;一些临床常用的慢病治疗药物如二甲双胍、小檗碱、阿司匹林、他汀类和雷帕霉素,通过抗炎、调控肠道菌群、抑制内质网应激、改善线粒体功能、抑制mTOR等机制同时对多种慢性疾病具有改善作用,发挥“异病同治的效果。而对于病毒性感染的疾病,因为有些病毒需要一些共性的病毒复制酶,这类酶的抑制剂也就成了临床抗病毒“异病同治的运用范例(如同时抗艾滋病和乙肝的替诺福韦);尤其是在针对突发的病毒传染病时,这些病毒酶抑制剂在抗疫过程中快速地发挥出“异病同治的重要作用,如阿兹夫定和索非布韦等。本文对“异病同治的生物基础以及这些药物的可能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新药研发提供科学依据和新的参考。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