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金属纳米酶在菌斑生物膜相关口腔疾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收藏

金属纳米酶在菌斑生物膜相关口腔疾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application of metal nanoenzymes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laque biofilm⁃associated oral diseases

作     者:李昊 廖胤涵 LI Hao;LIAO Yinhan

作者机构:广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广西口腔颌面修复与重建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21 

出 版 物:《口腔疾病防治》 (Journal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or Stomatological Diseases)

年 卷 期:2024年第32卷第4期

页      面:241-248页

学科分类:1003[医学-口腔医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060195) 

主  题:金属纳米酶 纳米酶 人工酶 人工纳米材料 纳米粒子 活性氧 氧化应激 菌斑生物膜 生物膜 口腔疾病 生物毒性 

摘      要:口腔菌斑生物膜作为多种细菌生存、代谢的基础,使口腔细菌难以被清除。随着抗生素滥用造成的耐药菌群出现,菌斑生物膜相关口腔疾病的防治难度进一步增加。尽管目前在研究生物膜形成、破坏有关机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可用于临床的有效治疗方案仍较缺乏。金属纳米酶具有纳米粒子的物理特性及类似天然酶的催化活性。金属纳米酶的纳米级尺寸提供了更大的比表面积,在发挥类酶作用产生大量活性氧的同时促进活性氧快速扩散到活性催化位点,增强纳米酶的抗氧化特性;同时金属纳米酶易通过电化学还原法、溶剂热合成法、微波辅助合成法等方法制取,且具有产生高浓度的羟基自由基、催化牙菌斑生物膜降解、氧化应激裂解葡聚糖抑制生物膜形成、释放金属离子杀灭细菌的潜力,有望成为防治口腔菌斑生物膜相关口腔疾病的新选择。金属纳米酶可通过口服、静脉注射、呼吸等方式进入生物体,但可能引发肺毒性、肝脏毒性、神经毒性等潜在毒性效应。在复杂的生物环境下,金属纳米酶毒性的发生可能涉及多重机制,其作用机制和安全性评价有待深入研究。本文拟从金属纳米酶的特性、抗菌机制、生物毒性及其在菌斑生物膜相关口腔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等多个方面阐述金属纳米酶的研究进展,为口腔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