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肾母细胞瘤1p/16q杂合性缺失和1q获得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 收藏

肾母细胞瘤1p/16q杂合性缺失和1q获得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Correlation of 1p/16q loss of heterozygosity and 1p gain with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in Wilms tumor

作     者:贾超 姚兴凤 张朦 管晓星 王建文 宋宏程 何乐健 Jia Chao;Yao Xingfeng;Zhang Meng;Guan Xiaoxing;Wang Jianwen;Song Hongcheng;He Lejian

作者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45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泌尿外科北京100045 

出 版 物:《中华病理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athology)

年 卷 期:2024年第53卷第3期

页      面:257-26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4[医学-肿瘤学] 10[医学] 

主  题:基因,肾母细胞瘤 杂合子缺失 病理学,临床 预后 

摘      要: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1p/16q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1q获得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8月北京儿童医院病理科接收的肾母细胞瘤样本共175例。经由2名病理医师明确组织学分型和淋巴结受累情况。查阅临床资料,对儿童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手术前化疗情况及临床分期进行汇总分析。采用病历查询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儿预后情况。荧光原位杂交法(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肿瘤1p/16q杂合性缺失、1q获得情况,并探究其异常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75例样本中,男性86例(49.1%),女性89(50.9%)。平均年龄(3.5±2.9)岁,中位年龄为2.6岁。1p缺失26例(14.9%),16q缺失28例(16.0%),1p、16q共缺失10例(5.7%);1q获得53例(30.3%)。1q获得与1p缺失(P0.001)及16q缺失(P0.01)显著相关。在不同年龄组患儿中,1q获得、1p缺失及16q缺失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危病理组织学类型16q缺失率(50.0%)显著高于中危型(13.6%,P0.05)。临床分期晚期(Ⅲ、Ⅳ)患儿1q获得、1p缺失及16q缺失率均显著高于临床分期早期(Ⅰ、Ⅱ)患儿(P0.01)。1q获得、1p缺失及16q缺失异常与性别、单双侧发病、是否化疗、淋巴结是否转移无显著相关性。1q获得、1p缺失肾母细胞瘤患儿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free survival,PFS)较1q、1p正常患儿显著缩短(P0.05),16q缺失患儿的无进展生存时间略短于16q正常患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晚期肾母细胞瘤患儿中,伴随1q获得、1p缺失具有相对更高的复发转移死亡相对危险度。结论肾母细胞瘤1p/16q杂合性缺失、1q获得情况与年龄、高危病理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期相关。1q获得、1p缺失与肾母细胞瘤患儿预后显著相关。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