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伤寒论》浅议心脏神经官能症之心悸证治
作者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广东深圳518052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405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山医院门诊部广东深圳518000
出 版 物:《内蒙古中医药》 (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 卷 期:2023年第42卷第10期
页 面:126-128页
学科分类:1005[医学-中医学] 100501[医学-中医基础理论] 10[医学]
基 金:深圳市南山区卫生科技计划项目,运用调神针法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临床观察,项目编号:NS2023060 广东省科技厅援疆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编号:KTPYJ2021026 深圳市南山区高层次医学团队引进项目自主编号:SZSM202103010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23A151501141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1年岐黄学者支持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6号) 冼绍祥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南山分工作站(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75号)
摘 要:通过对《伤寒论》内容的整理,关于心悸的阐述发现《伤寒论》当中论治心悸内容大多分散在太阳、少阳、少阴三篇当中。因为病因各不相同,病机不外乎虚实两种,虚是以先天性亏虚为主,或者大多是脾胃受损引起,气血生化欠缺,心脉失养。实则是以气机瘀滞为主,气之升降出入相对失常,精血及津液运行受到阻碍,痰瘀由生。病灶以心脏为主,与此同时与肝脾存在直接联系。该病可以分为气血亏虚、阳虚水停及阴虚阳亢等不同证型,在中医治疗上应该从把握病机切入,首先辨证虚实,针对虚实,分清主次,虚者益气、补血,搭配安神养血的食物,进而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可达到良好的医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