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损伤机制及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收藏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损伤机制及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Research advances in the mechanism of brain injury and related biomarkers in spontaneou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作     者:刘胜 李明昌 LIU Sheng;LI Mingchang

作者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湖北武汉430060 

出 版 物:《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年 卷 期:2023年第50卷第3期

页      面:51-59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4[医学-神经病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971870 82172173) 

主  题: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物模型 早期脑损伤 迟发性脑缺血 生物标志物 

摘      要: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出血后发生脑损伤的机制主要包括早期脑损伤和迟发性脑缺血,最终会导致预后不良。目前,治疗并减轻脑损伤的措施有限。在此,笔者回顾了SAH动物模型及SAH后脑损伤的病理机制,并总结了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在脑损伤及预后不良中的作用,以期为SAH的药物研发及临床治疗方案制订提供思路。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