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输入型”城市形态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本土化演变:以大连市环形-... 收藏

“输入型”城市形态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本土化演变:以大连市环形-放射状空间为例

The Localization of “Imported” Urban Form in Northeast China: The Case Study on Circular–Radial Space in Dalian City

作     者:刘健琨 出口敦 LIU Jiankun;Atsushi DEGUCHI

作者机构: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 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新领域创成科学研究科柏市277-8563 

出 版 物:《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

年 卷 期:2022年第10卷第6期

页      面:32-47页

学科分类:08[工学] 081303[工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0813[工学-建筑学] 

基  金:Reconstructing the Architecture System Based on the Coherence Mechanism of"Architecture-Human-Environment"in the Chinese Context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52038007) 

主  题:“输入型”城市形态 环形-放射状空间 本土化 跨文化城市景观 中国城市语境 大连 

摘      要:历史上源自外来文化的“输入型城市空间形态在被“移植至中国城市后,由于文化根基缺失,易与现代主流城市建设脱节,其当代价值与城市更新潜力备受质疑。本研究以街区尺度下源于巴洛克城市的“环形-放射状空间为例,以厘清其引入中国东北地区城市的背景与动因,并以大连市为例,明晰其移植后在形式与功能上的适应性变化,继而提出城市更新建议。研究发现,各种几何形式环形-放射状空间的引入,虽然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欧、美、日等地区城市规划与理论的影响,但都强调象征性与功能性并重。环形-放射状空间在大连的城市规划建设具有时空连续性,但受地形、交通、规划理念等变化影响,形态与功能趋向独立,关联性减弱,重要程度退居街道网络之后;其延承与变化在城市更新中需辩证考量。最后,研究重新提出“输入型城市空间的“本土化概念,并构建了普适性研究模式,为理解相似类型城市形态的演变提供了崭新视角。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