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S⁃ECC患儿经治疗后菌斑微生物群落短期内改建过程分析 收藏

S⁃ECC患儿经治疗后菌斑微生物群落短期内改建过程分析

A short⁃term analysis of the modification process of the plaque microbial communit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children with S⁃ECC

作     者:周庆楠 赵焕英 蔡爽 杨宁燕 周焱 尚佳健 ZHOU Qingnan;ZHAO Huanying;CAI Shuang;YANG Ningyan;ZHOU Yan;SHANG Jiajian

作者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北京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基因组学研究平台北京100069 

出 版 物:《口腔疾病防治》 (Journal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or Stomatological Diseases)

年 卷 期:2023年第31卷第4期

页      面:267-273页

学科分类:1003[医学-口腔医学] 10[医学] 

基  金: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儿科学科协同发展中心专项经费资助项目(XTYB201830)。 

主  题:重度低龄儿童龋 全身麻醉 口腔微生态 菌斑微生物群落 微生物多样性 生物失调 菌斑生物膜 龋病管理 

摘      要:目的从微生物角度探究重度低龄儿童龋(severe early childhood caries,S⁃ECC)患儿一次完成龋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内菌斑微生物群落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及治疗对于远期无龋状态维持的作用。方法S⁃ECC患儿在全身麻醉下一次完成龋病治疗,采集治疗前(C)、术后7 d(C⁃7D)、1个月(C⁃1M)、3个月(C⁃3M)无龋牙面集合菌斑,并纳入无龋儿童(CF)为对照组,分析治疗前后菌斑微生物群落短期内的动态改建过程。结果S⁃ECC组和CF组菌斑群落组成高度相似;组间α多样性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相对丰度值分析,纤毛菌属、聚集杆菌属等在治疗后较术前下降(P0.05),C⁃7D组血链球菌较C组上升并在3个月内逐渐下降;治疗前韦荣菌属、放线菌属、拟普雷沃菌属、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属、变异链球菌在C组和CF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变异链球菌经治疗后的C⁃7D、C⁃1M组与CF组未存在显著差异,而C⁃3M组较CF组出现上升(P0.01)。结论S⁃ECC患儿在接受治疗后菌群结构的迅速改变,并在治疗后1~3个月逐渐开始建立新的无龋状态下的平衡。核心微生物群的存在使得菌斑群落保持稳定,韦荣菌属、拟普雷沃菌属、变异链球菌等具备作为龋病菌斑微生物标记物潜能。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