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治疗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收藏

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治疗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Clin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is of 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an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stroke

作     者:叶立 杨卫民 王水平 YE Li;YANG Weimin;WANG Shuiping

作者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22 

出 版 物:《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ervous Diseases)

年 卷 期:2022年第25卷第5期

页      面:534-539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4[医学-神经病学] 10[医学] 

基  金:2017年中国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适宜技术研究及推广项目(编号:GN-2017R0001)。 

主  题:缺血性脑卒中 取栓治疗 静脉溶栓 桥接治疗 临床特点 

摘      要:目的 分析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治疗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06—2021-09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取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入组71例患者,分别接受直接取栓或桥接治疗(静脉溶栓后桥接取栓治疗)。分析所有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脑血管病高危因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是否静脉溶栓、卒中TOAST分型、闭塞部位及影像学资料。患者临床预后的评估使用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并发症的主要评估指标是术后24 h症状性颅内出血。结果 直接取栓患者42例,占59.2%,桥接治疗患者29例,占40.8%。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和心源性栓塞型是最主要的TOAST分型,分别占52.1%和35.2%。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和心源性栓塞型患者基线NIHSS评分、静脉溶栓比例及闭塞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预后良好比例(mRS≤2)及90 d病死率(m RS=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取栓患者与桥接治疗患者在SICH发生率、预后良好比例及90 d病死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取栓治疗是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项有效治疗方法,大脉粥样硬化型及心源性栓塞型患者取栓治疗以及直接取栓与桥接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无差异。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