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追星”与“偶像崇拜”——从心理学层面读解《一面》 收藏

“追星”与“偶像崇拜”——从心理学层面读解《一面》

作     者:吴长青 

作者机构:安徽枞阳县横埠中学246702 

出 版 物:《中学语文教学》 (Languag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年 卷 期:2004年第9期

页      面:28-30页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050106[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主  题:心理学 《一面》 鲁迅 中学 语文教学 阅读指导 

摘      要:依据一:从课文本身的理解障碍考虑.阿累深受鲁迅的恩泽,虽然仅仅是一次赠书,但是给他带来莫大的鼓舞.文章在第二部分写道,在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即使受到种种残酷的打击,也总是昂起头,高傲地说: 鲁迅是和我们一起的. 立时焕发他生命的活力和勇气.对于先生的逝世,他更表现出惊人之处,化悲痛为力量,沿着先生未尽的道路前进,这是一种更加深沉崇高的怀念形式,而且是永恒的.但这种情感有没有被拔高的倾向?学生会不会认同?由于作品的时代反差,学生肯定难以接受,甚至觉得虚伪而反感.说实话,若照教科书的解释,教者自己都不接受,怎么能去糊弄学生呢?教者平时关注学生的 偶像崇拜 ,从心理学方面进行过研究,觉得可以另辟蹊径,从心理学层面来解读.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