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及其对策 收藏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及其对策

The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ve strategies of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after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 in lumbar spine

作     者:黄东生 梁安靖 叶伟 苏培强 刘尚礼 马若凡 梁碧玲 李国照 HUANG Dong-sheng;LIANG An-jing;YE Wei;SU Pei-qiang;LIU Shang-li;MA Ruo-fan;LIANG Bi-ling;LI Guo-zhao

作者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广州510120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广州510120 

出 版 物:《中华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urgery)

年 卷 期:2006年第44卷第4期

页      面:242-24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0[医学-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10[医学] 

基  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999-990100) 

主  题:椎间盘切除术 假体和植人物 腰椎 骨化,异位性 危险因素 

摘      要:目的总结引起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对策。方法随访1998年4月至2003年12月使用SBCharitéⅢ假体进行的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患者共65例78个间隙,收集其所有X线片。由独立的2名放射科医师和1名骨科医师,根据McAfee的评价系统,对术后X线片显示的异位骨化进行分级,测量该节段的活动度,记录各级异位骨化的发生时间并分析其可能的潜在危险因素。结果共有9例患者的10个椎间隙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异位骨化。Ⅰ级异位骨化(7例)发生于术后平均2.1年,手术节段活动度正常,其中3例于此后2.5年内发展为Ⅱ~Ⅲ级,平均活动度为10°。2例术前已有纤维环钙化的患者,术后2年即发现Ⅲ级异位骨化,平均活动度为9°,但在术后6年发展为Ⅳ级,活动度为0°和4°。9例异位骨化病例中,共有8例发现可能诱发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共11例次,其中术前纤维环钙化2例次,终板损伤5例次,假体下沉2例次,假体植入位置严重偏斜2例次。结论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有:术前纤维环钙化、术中终板损伤、假体植入位置严重偏斜及术后假体下沉,但大部分椎间隙的活动仍然得到保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预防上述危险因素的发生,可有效减少术后异位骨化的形成。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