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447 篇 期刊文献
  • 2,026 篇 学位论文
  • 133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4,60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449 篇 文学
    • 680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470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388 篇 新闻传播学
  • 1,005 篇 法学
    • 406 篇 政治学
    • 334 篇 法学
    • 182 篇 社会学
    • 157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81 篇 公安学
    • 45 篇 民族学
  • 791 篇 管理学
    • 310 篇 公共管理
    • 281 篇 工商管理
    • 184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38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650 篇 教育学
    • 501 篇 教育学
    • 126 篇 体育学
  • 497 篇 经济学
    • 431 篇 应用经济学
    • 109 篇 理论经济学
  • 413 篇 历史学
    • 225 篇 中国史
    • 196 篇 世界史
    • 69 篇 考古学
  • 258 篇 工学
    • 99 篇 建筑学
    • 61 篇 城乡规划学
    • 34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253 篇 艺术学
    • 78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76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69 篇 美术学
    • 45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186 篇 哲学
    • 186 篇 哲学
  • 109 篇 医学
    • 41 篇 临床医学
    • 29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79 篇 理学
  • 30 篇 农学
  • 7 篇 军事学

主题

  • 249 篇 德国
  • 196 篇 目的论
  • 101 篇 翻译策略
  • 87 篇 中国
  • 79 篇 功能翻译理论
  • 55 篇 国际学术研讨会
  • 39 篇 美国
  • 39 篇 翻译
  • 38 篇 翻译方法
  • 38 篇 文化
  • 37 篇 影响因素
  • 36 篇 日本
  • 36 篇 国际化
  • 32 篇 全球化
  • 32 篇 综述
  • 27 篇 发展
  • 26 篇 文化差异
  • 25 篇 一带一路
  • 25 篇 影响
  • 24 篇 国家形象

机构

  • 170 篇 浙江大学
  • 141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125 篇 北京外国语大学
  • 107 篇 山东大学
  • 92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91 篇 吉林大学
  • 83 篇 南京大学
  • 73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72 篇 上海外国语大学
  • 70 篇 同济大学
  • 62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61 篇 北京大学
  • 50 篇 西南大学
  • 47 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47 篇 复旦大学
  • 47 篇 东北财经大学
  • 47 篇 山东师范大学
  • 46 篇 清华大学
  • 46 篇 新疆师范大学
  • 45 篇 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43 篇 彭正梅
  • 22 篇 刘慧梅
  • 21 篇 胡炯梅
  • 18 篇 唐佳梅
  • 14 篇 董丽梅
  • 14 篇 李春梅
  • 14 篇 王晓梅
  • 13 篇 尹春梅
  • 11 篇 张秀梅
  • 11 篇 张宏梅
  • 9 篇 史月梅
  • 8 篇 郑春荣
  • 8 篇 赵丽梅
  • 8 篇 王秀梅
  • 8 篇 张晓梅
  • 7 篇 陈颖
  • 7 篇 张春梅
  • 7 篇 周晓梅
  • 7 篇 杜卫华
  • 7 篇 陈志伟

语言

  • 4,594 篇 中文
  • 11 篇 英文
  • 1 篇 日文
检索条件"机构=德国不来梅大学跨文化与国际研究所"
4606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排序:
丝路文化与传统中国形象的建构
收藏 引用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 第2期49卷 1-12页
作者: 邱江宁 邱栋容 浙江师范大学丝路文化与国际汉学研究 浙江金华321004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浙江金华321004
由概念的历史梳理可以发现,“丝绸之路”这一名称不是在中国文献中首先使用的,它最早是由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提出的;“中国”一词,既在内涵演变中体现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历程,同时又是在与世界其他民族国家建立国际关系的过程中,...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EMI环境下构建有效沟通:跨文化语境下组织元话语的多元化策略
收藏 引用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24年 第2期47卷 259-280,365页
作者: 埃德加·贝尔纳德- 一世大学 西班牙
过去十年中,高等教育经历了迅速的国际化进程,许多大学引入了英语作为教学媒介(EMI)。这一新语境为内容讲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因为他们需要适应用英语对跨文化听众进行教学的新方式。本文依据?del(2010)的元话语分类,探索EMI讲座中使用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解读“三步检验法”与“合理使用”--《著作权法(修订送审稿)》第43条研究
收藏 引用
环球法律评论 2016年 第5期38卷 5-24页
作者: 张陈果 德国不来梅大学法学院 欧盟法政研究中心
数字时代的"著作权限制与例外"制度,是圈定著作权合法性的地标,也是权利人、使用人及公众利益取舍、妥协的天平。《著作权法(修订送审稿)》第43条糅合国际通则"三步检验法"和美国"合理使用规则",形成开放性列举辅以概括性原则的立法体例...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历时性联系——以中国海南岛为例
收藏 引用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4年 第3期7卷 118-127页
作者: 崎昌裕 李杰玲(译) 东京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 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
人们的生活肯定难免改变自然环境,而自然环境的变化也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自然和人类生活不仅是相互关联的,也是独立的。本文根据2000年在海南岛五指山黎族地区作的关于自然环境、农作物、居民生活、食品与传统的黎族文化的田野...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博看期刊 评论
作为符号和美学事件的界面
收藏 引用
文化研究 2015年 第2期 267-283页
作者: 弗莱德·内克[德] 苏珊娜·格拉博夫斯基 赵瑜 德国不来梅大学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文化学院
图形化用户界面(GUI)作为大众文化审美现象,在全球文化中获得了前未有的重要性。本文结合计算机运算、美学和符号学,以曼弗雷德·莫尔的作品为例,指出美学视角对理解和设计交互作用的重要性。人类与软件产品之间的界面作为一个...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世界文学史写作的新范式及其相关理论问题
收藏 引用
中国比较文学 2024年 第3期 2-15页
作者: 刘洪涛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
世界文学史写作起源于19世纪30年代的德国,发展至20世纪末,皆以西方文学为中心。而加速发展的全球化进程和世界文学格局的深刻变化,推动国际学术界世界文学史的写作范式在21世纪发生了巨变。对《剑桥世界文学史》《文学:世界史》《文学...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南疆少数民族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路径——以和田为例的调查研究
收藏 引用
芒种 2024年 第2期 89-91页
作者: 李慕晴 胡炯 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机遇和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能力的提升是我国语言文字事业的重点工作。本文通过探讨南疆少数民族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学习现状...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文化研究的范式建构:跨学科语境的多维视角——对安斯加·纽宁教授的访谈
收藏 引用
国际新闻界 2024年 第1期46卷 164-176页
作者: 吴璟薇 景嘉伊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不同于英美文化研究主要关注当代文化、种族、阶级和性别等议题的特点,德国文化研究以语言学为根基,既关照历史也立足于当下,融合了文学、语言学、历史学、艺术学、政治学、社会学,乃至自然科学等多元学科背景,对相关文化现象进...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苏轼诗中的韶关书写及其意义
收藏 引用
中原文学 2024年 第13期 54-56页
作者: 李莹 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
韶关在苏轼的岭南岁月里是一条标界线。苏轼1094年经关古道进入岭南,1100年又从关古道出岭南,两次路线的起点和终点大不相同,但其中都选择了“广州—清远—英德—韶关—南雄”这一段通道。需要说明的是,宋朝时进出岭南的通道并...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为什么再一次翻译《论语》?
收藏 引用
国际儒学(中英文) 2024年 第3期 166-170+197页
作者: 叶翰 郝苏彤 德国慕尼黑大学汉学系
作为“四书”之一的中国先秦典籍《论语》,曾一度被翻译成各种西方语言。德国汉学家叶翰在其《论语》德文新译本出版之际,阐明了再次翻译《论语》的重要原因。中国经学注疏传统中本就遗留下一些关于《论语》的训诂难题,耶稣会士的早...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