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0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7 篇 哲学
    • 7 篇 哲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 篇 文学
    • 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主题

  • 10 篇 身心之学
  • 2 篇 忧乐圆融
  • 2 篇 个体安顿
  • 2 篇 社会关怀
  • 2 篇 宋明理学
  • 2 篇 王阳明
  • 1 篇 察识
  • 1 篇 践形
  • 1 篇 观念统合
  • 1 篇 内圣之道
  • 1 篇 知行之学
  • 1 篇 魏晋玄学
  • 1 篇 安顿
  • 1 篇 朱子
  • 1 篇 工夫论
  • 1 篇 具身认知理论
  • 1 篇 理学
  • 1 篇 古典传统
  • 1 篇 李洱
  • 1 篇 个体

机构

  • 3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2 篇 湖南师范大学
  • 2 篇 湖南大学
  • 1 篇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 1 篇 贵州大学

作者

  • 4 篇 朱汉民
  • 1 篇 曾小明
  • 1 篇 杨辉
  • 1 篇 方英敏
  • 1 篇 江求流
  • 1 篇 丁为祥
  • 1 篇 蔡光悦

语言

  • 10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身心之学"
1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宋儒身心之学的双重关怀
收藏 引用
中国哲学史 2011年 第3期 57-63页
作者: 朱汉民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两宋士大夫主体精神的崛起,建立了以自我为起点的身心之学。宋儒面临社会关切、个体安顿如何统一的难题,故而其身心之学包含着道德修养与个体生存双重涵义。宋代士大夫努力将个体身心与性理连接,是为了化解必然面临的社会关怀与个体安...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玄学的身心之学
收藏 引用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 第4期48卷 29-36页
作者: 朱汉民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长沙410082
魏晋玄学是解决生命意义的人生哲学。魏晋士大夫们在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时,突出了"自我"才是真实的、唯一的价值依托。这一自我觉醒表现在学术思想上,就是建构了以个体生命为核心的身心之学。魏晋玄学的身心之学总是与终极存在的性理问...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道德学习的身体生成力——以王阳明身心之学为中心的教育学探究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家 2023年 第5期 144-148页
作者: 蔡光悦 湖南师范大学古典教育研究中心 湖南长沙410081
王阳明的身心之学作为一种道德学习的范式,是个体通过身心的体履以达到对道德的认知的体悟之学。王阳明的身心之学强调道德学习的身体性,对于当下应对道德学习的离身性问题具有启发性。身心之学的发生以身心一体的身体为基础,这意味着...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博看期刊 评论
身心之学的重建与自律道德的回归——论朱子“尊德性”工夫的核心问题
收藏 引用
思想与文化 2018年 第1期22卷 57-76页
作者: 江求流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
工夫论是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朱子的哲学体系中,工夫论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然而,当前对朱子工夫论的理解被牟宗三的相关理解所笼罩。在他的理解中,朱子的工夫论仅仅被理解为以“格物致知”为内容的“道问学”,从而朱子的学术形态...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魏晋名士身心之学的思想意蕴
收藏 引用
原道 2014年 第2期 151-164页
作者: 曾小明 湖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魏晋名士身心之学是魏晋玄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晋名士关于身心问题的思考与探究又进一步促发了他们个体意识的觉醒,促进了"心灵一社会一宇宙"这一身心观的形成,同时亦契合了他们追寻个体生命安顿的人生智慧。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王阳明“身心之学”成立的根据、问题及启示
收藏 引用
教育文化论坛 2018年 第2期10卷 7-12页
作者: 方英敏 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贵州贵阳550025
身心关系的角度看,王阳明"身心之学"建立在身心同一性的预设之上。这一预设既是"身心之学"成立的内在理据,又为之留下了并不严密的理论缝隙。由于在身心关系迷失了同一与差异的辩证思考,这使王阳明"身心之学"弱于身心贯通的工夫进路...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宋儒身心之学的双重关怀
收藏 引用
中国哲学 2011年 第11期 57-63页
作者: 朱汉民
两宋士大夫主体精神的崛起,建立了以自我为起点的身心之学。宋儒面临社会关切、个体安顿如何统一的难题,故而其身心之学包含着道德修养与个体生存双重涵义。宋代士大夫努力将个体身心与性理连接,是为了化解必然面临的社会关怀与个体... 详细信息
来源: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评论
宋學的内聖轉向與《四書》學身心工夫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化 2019年 第2期 50-57页
作者: 朱漢民 湖南大學岳麓書院
北宋前期的宋學學者均以復興儒家內聖外王之道爲目標,但是,隨着王安石變法的失敗,宋學主流對王安石的政治批判和學術懷疑進一步加深,他們逐漸更爲强調內聖的重要性和根本性.宋儒反對走王安石從《五經》尋求富國强兵的外王路綫,轉向從《...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践行”还是“践形”?——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根据、先驱及其判准
收藏 引用
哲学动态 2020年 第1期 48-60页
作者: 丁为祥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
自《尚书》起,中国人便形成了一种建立在认知基础上的“践行”系统,此后,由于传统天命观的崩塌和德性生命的凸显及其个体化落实,因而从孔子起,经过子思、孟子之继起阐发,儒家又形成了一种建立在个体之慎独、诚意基础上的“践形”系统。...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应物兄》与晚近三十年的文学、思想和文化问题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0年 第10期 103-133页
作者: 杨辉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710119
《应物兄》以人文知识分子之思想和生活境况为核心,尝试总体处理晚近三十年的文学、思想和文化问题。1980年代中期以降的先锋文学、新写实主义、新历史主义等已然被“历史化”的文学思潮和流派的历史合理性及其内在的“局限”,均以此带...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