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68 篇 期刊文献
  • 3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17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96 篇 文学
    • 93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4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56 篇 教育学
    • 56 篇 教育学
  • 11 篇 法学
    • 10 篇 社会学
    • 1 篇 政治学
  • 5 篇 哲学
    • 5 篇 哲学
  • 5 篇 艺术学
    • 2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2 篇 美术学
    • 1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3 篇 历史学
    • 2 篇 中国史
    • 1 篇 考古学
  • 1 篇 理学
    • 1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公共管理

主题

  • 171 篇 诗无达诂
  • 9 篇 董仲舒
  • 8 篇 以意逆志
  • 7 篇 诗歌教学
  • 6 篇 文学作品
  • 6 篇 诗歌
  • 6 篇 《诗经》
  • 5 篇 解读
  • 5 篇 中国诗学
  • 5 篇 古典诗歌
  • 5 篇 《锦瑟》
  • 4 篇 读者
  • 4 篇 解诗
  • 4 篇 卞之琳
  • 4 篇 诗人
  • 4 篇 古诗词教学
  • 4 篇 古诗文
  • 4 篇 郑笺
  • 4 篇 解释学
  • 3 篇 唐诗鉴赏辞典

机构

  • 6 篇 辽宁师范大学
  • 4 篇 湖北师范学院
  • 4 篇 四川大学
  • 3 篇 北京大学
  • 3 篇 山西大学
  • 2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2 篇 郑州市第七十一中...
  • 2 篇 湖北师范大学
  • 2 篇 香港城市大学
  • 2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2 篇 武汉大学
  • 2 篇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
  • 1 篇 平顶山教育学院
  • 1 篇 江苏启东市惠和中...
  • 1 篇 广西艺术学院
  • 1 篇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
  • 1 篇 成都七中嘉祥外国...
  • 1 篇 常州技术师范学院
  • 1 篇 浙江师范大学
  • 1 篇 江苏省如皋市东陈...

作者

  • 5 篇 李有光
  • 2 篇 张彦霞
  • 2 篇 周玉梅
  • 2 篇 王春林
  • 2 篇 宾之
  • 2 篇 王利器
  • 2 篇 靳极苍
  • 2 篇 钱志熙
  • 1 篇 马永平
  • 1 篇 张邺心
  • 1 篇 王荣林
  • 1 篇 肖鹰
  • 1 篇 石天河
  • 1 篇 潘大林
  • 1 篇 刘跃兵
  • 1 篇 陈军
  • 1 篇 吴广晶
  • 1 篇 王硕民
  • 1 篇 周晓冬
  • 1 篇 蔡军

语言

  • 171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诗无达诂"
17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诗无达诂
收藏 引用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上半月) 2018年 第2期 1-1页
作者: 蒋勋
文学史上一般认为《黍离》是周平王迁都以后的亡国之,因为其中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句,这非常悲哀。以前的文人都不敢随便吟诵或抄写这首,因为它被定义为亡国之,很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显然这样的界定是不贴切的...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诗无达诂——中国学诠释学传统的回顾
收藏 引用
学术界 2014年 第1期 112-119,309页
作者: 丁怀超 安徽人民出版社 安徽合肥230071
中国古代学认为,对的理解和解释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推进过程。"诗无达诂"的主张构成我国学诠释学的核心理念。孟子提出的"以意逆志",姜夔注重的"以心会心",苏轼强调的"有定价",刘勰主张的"知音难求",则构成"诗无达诂"核心理...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诗无达诂论的文化探源
收藏 引用
江西社会科学 2010年 第2期30卷 113-115页
作者: 时世平 李春艳 天津社会科学杂志社 南开大学文学院 天津大学文法学院中文系
诗无达诂是对历代经解释纷乱纠纷的一种描述。在历代《经》接受史上,伴随着《经》研究队伍的壮大的同时,虽然对词义难明的现象有个别定论,但在总体情况上来讲,诗无达诂的状态还在持续着,不过,也正是这种诗无达诂的存在,更加增加...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家总爱西崑好,独恨人作郑笺”──“诗无达诂”新解
收藏 引用
思想战线 1999年 第4期25卷 68-72页
作者: 张文勋 云南大学中文系 昆明650091
中国古代评历代有“诗无达诂”之叹。其实,古代文论中“知人论世”等观点推之极端,有将艺术与历史等同之弊。因作品艺术手法的不同,或读者自身审美经验的参与,艺术欣赏中出现的“诗无达诂”现象不止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情理中事。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解释学视野中的“以意逆志”和“诗无达诂
解释学视野中的“以意逆志”和“诗无达诂”
收藏 引用
作者: 程绍涛 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在西方自从哲学解释学或本体论解释学诞生以来,它就与传统的解释学特别是方法论解释学构成了尖锐的冲突,冲突的焦点集中在有关“原意”、“先见”及与之相关的“客观性”等问题上。反观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和美学思想,实际也存在着追寻...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诗无达诂与西方接受美学的比较
收藏 引用
新纪实 2022年 第13期 22-24页
作者: 胡婷婷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诗无达诂与西方的接受美学都是世界文学中的重要理论。本文通过梳理有关资料,找出二者之间的异质性和可通约性,更重要的是,通过挖掘异同,寻找二者沟通交流的基础和沟通的差异点,成互补的共识,从而向建构世界文论迈进新的一步。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诗无达诂:象喻性阐释的双重内涵
收藏 引用
青年文学家 2015年 第9期 54-55页
作者: 吴晓东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诗无达诂"产生于文本到接受这一过程之中,其内涵也包含了两部分内容。首先,这一命题指出了文本内涵具有不确定性,且文本的容量也具有限性。同时,这一命题还反映了接受者面对"言不尽意"的文本时,几乎不可能完全把握作者之意,况且接受...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诗无达诂歌教学
收藏 引用
陕西教育(教学版) 2001年 第4期 26-27页
作者: 石坚
所谓“诗无达诂”,是我国古代欣赏词的一种独特的民族方式。这里的“”可解释为明白、晓畅之意,“”则是以今言释古语之意。“话”是说,词的阅读和欣赏不应单纯地走文字训、诠释词语之路,而应当根据词的特点,充分发...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诗无达诂,让学生走向更多的可能
收藏 引用
当代教育家 2020年 第9期 52-55页
作者: 何小波 四川成都玉林中学附属小学
一、一节名师课某名师专著中写到:一个男孩子缓缓举起了手:"我不懂‘醉卧沙场君莫笑’是什么意思。"一生抢答"战士们喝酒喝多了,醉倒在战场上,不许将军们笑。"另一生反对:"不是!不是!这句的意思是战士们醉倒在战场上被敌人杀死了,笑...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诗无达诂——歌教学需要遵守吗?
收藏 引用
未来教育家 2014年 第12期 25-27页
作者: 高子阳 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
诗无达诂",语出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三)《精华》。""的意思是确切的训或解释。诗无达诂,即确切的解释。两千多年来,人们真的认为"诗无达诂"吗?纵观我们的中小学歌教学,你会发现一首首古都被教成了一个意思—...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