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2 篇 期刊文献
  • 3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1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6 篇 文学
    • 3 篇 新闻传播学
    • 2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5 篇 教育学
    • 4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工学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音乐与舞蹈学

主题

  • 15 篇 线性文本
  • 8 篇 超文本
  • 2 篇 文化转向
  • 2 篇 时间应激
  • 2 篇 媒介变革
  • 2 篇 美感位移
  • 2 篇 非线性文本
  • 1 篇 比较文学
  • 1 篇 发展潜能
  • 1 篇 观视
  • 1 篇 《s/z》
  • 1 篇 罗兰·巴特
  • 1 篇 一般器官学
  • 1 篇 绝对准确性
  • 1 篇 新闻界
  • 1 篇 阅读技艺
  • 1 篇 理解监测
  • 1 篇 相对准确性
  • 1 篇 概念图
  • 1 篇 学习风格

机构

  • 2 篇 浙江大学
  • 1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1 篇 天水师范学院
  • 1 篇 天津师范大学
  • 1 篇 东北石油大学
  • 1 篇 河南大学
  • 1 篇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
  • 1 篇 辽宁大学
  • 1 篇 浙江传媒学院
  • 1 篇 青岛大学
  • 1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1 篇 湖北大学
  • 1 篇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
  • 1 篇 杭州师范大学

作者

  • 2 篇 汪振城
  • 1 篇 刘华山
  • 1 篇 谢继红
  • 1 篇 朱伟
  • 1 篇 沈昉
  • 1 篇 王爱平
  • 1 篇 舒华
  • 1 篇 苏依然
  • 1 篇 韩淼
  • 1 篇 吴鹏
  • 1 篇 郑欢欢
  • 1 篇 朱祖祥
  • 1 篇 范长征
  • 1 篇 文必龙
  • 1 篇 马强
  • 1 篇 张智君
  • 1 篇 李菲
  • 1 篇 石向实
  • 1 篇 薛敬梅
  • 1 篇 张文彦

语言

  • 1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线性文本"
15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排序:
文本阅读绩效研究述评——认知的视角
收藏 引用
社会心理科学 2010年 第4期25卷 3-5,44页
作者: 石向实 申腊梅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杭州师范大学
网络不同于传统媒介的最大特点是以灵活的超文本形式呈现信息,超文本将关联的信息以网络状形式加以组织,读者可以通过链接从一个节点跳转到其他任何一个节点。本文回顾了超文本阅读的研究历程,指出目前这一领域研究存在的困境并试图寻...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重塑专业的网络新闻界
收藏 引用
新闻与写作 2013年 第1期 96-96页
中山大学的李艳红在《新闻记者》2012年第12期撰文指出,虽然互联网的超链接、互动性、多媒体技术为网络新闻业带来了种种发展潜能,但是过去20年间,网络新闻并未能充分实践这些技术优势。大部分网站仍然应用线性文本,也未能充分使用...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文本组织方式及时间应激对互联网搜索任务绩效的影响研究
超文本组织方式及时间应激对互联网搜索任务绩效的影响研究
收藏 引用
作者: 沈昉 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文本是针对浏览大型或超大型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非线性信息组织形式,是现今互联网中普遍运用的文本组织形式。有研究表明,一个较好的超文本组织方式可减少迷路等现象的发生率。本研究以不同结构化水平的文章为实验材料...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文本与读者的狂欢——超阅读与罗兰·巴特的《S/Z》
收藏 引用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 第5期22卷 56-58页
作者: 薛敬梅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云南思茅665000
本文从超文本角度切入超阅读的阅读特性,通过对罗兰.巴特《S/Z》的理论建构和阅读分析,笔者认为《S/Z》是运用超阅读方式对线性文本阅读的范例,读者的地位变被动为主动,实现了超阅读中文本与读者的狂欢。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媒介变革中的文化转向与审美位移
收藏 引用
美学 2006年 第4期 234-238页
作者: 汪振城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传播的媒介形态由印刷媒介转变为影像媒介,当代媒介形态的变革带来了社会文化的转向。转向后的当代文化主要是一种“非线性文本”文化,它又是一种以电子媒介为主导的影像文化。文化的转型也带来了文化主体审美活动的... 详细信息
来源: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