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9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8 篇 历史学
    • 7 篇 考古学
    • 1 篇 中国史
  • 2 篇 经济学
    • 2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社会学
  • 1 篇 农学

主题

  • 9 篇 粟作
  • 1 篇 敖汉
  • 1 篇 日本
  • 1 篇 农业
  • 1 篇 江南文化
  • 1 篇 新石器时代早期
  • 1 篇 下河遗址
  • 1 篇 吴越文化
  • 1 篇 中国
  • 1 篇 新石器时代
  • 1 篇 驯化
  • 1 篇 稻作农耕
  • 1 篇 史前时期
  • 1 篇 狗尾草
  • 1 篇 史前农业
  • 1 篇 野生植物
  • 1 篇 农作物
  • 1 篇 内蒙古地区
  • 1 篇 生产方式
  • 1 篇 区域视角

机构

  • 1 篇 内蒙古师范大学
  • 1 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
  • 1 篇 中国农业科学院·南...
  • 1 篇 江西师范大学
  • 1 篇 敖汉旗农牧局
  • 1 篇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 1 篇 河南大学
  • 1 篇 福建省博物馆
  • 1 篇 日本京都大学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
  • 1 篇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 1 篇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
  • 1 篇 南京审计大学
  • 1 篇 台湾大学
  • 1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
  • 1 篇 山西大学

作者

  • 2 篇 何红中
  • 1 篇 李麦产
  • 1 篇 高德
  • 1 篇 曲胜楠
  • 1 篇 任式楠
  • 1 篇 王小丰
  • 1 篇 樋口隆康
  • 1 篇 许乐
  • 1 篇 王炜林
  • 1 篇 蔡小妹
  • 1 篇 李顺国
  • 1 篇 蒋洪恩
  • 1 篇 宋艳花
  • 1 篇 白艳莹
  • 1 篇 杨岐黄
  • 1 篇 张鹏程
  • 1 篇 王昌燧
  • 1 篇 刘猛
  • 1 篇 刘焕
  • 1 篇 胡松梅

语言

  • 9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粟作"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粟作西传新疆与中原昆吾人西迁
收藏 引用
农业考古 2021年 第4期 40-46页
作者: 李麦产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暨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公元前1600年前后,中原昆吾族群向西逃奔、迁徙。这是发生在夏、商王朝更迭之际的一件显著性历史事件。昆吾人西迁的进程中,带去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在后来丝绸之路的河西走廊段的两端及两侧传播了文明成果,包括黄河流域的粟作在新疆...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史前时期内蒙古地区粟作探究
收藏 引用
农业考古 2020年 第3期 34-41页
作者: 曲胜楠 内蒙古师范大学
21世纪初,内蒙古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夏家店文化均发现炭化黍和石锄、石耜、石磨盘等粟作遗迹。史前时期,内蒙古地区经过三次增暖进入全新世大暖期,形成适宜粟作物生长的半干旱森林草原气候及黄土土壤层,这一时期,内蒙古地区粟作...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明清时期敖汉地区粟作农业发展刍论
收藏 引用
古今农业 2020年 第2期 59-67页
作者: 王小丰 何红中 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江西南昌330022 南京审计大学新经济研究院 江苏南京211815
内蒙古敖汉地区是粟作农业的重要发祥地,有着近万年的、黍栽培历史,在经历春秋战国到辽金元时期各民族之间的不断交流、融合与开发之后,到明清两代,更加进入了一个大规模开垦和建设时期,确立了当地传统粟作农业的常规经济形态,形成了...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多区域视角下中国农业的肇始
收藏 引用
南方文物 2020年 第1期 240-251页
作者: [美]高德 李磊(译) 许乐(译) 宋艳花(校) 台湾大学人类学系 山西大学考古系
距今9000年前,中国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最早的定居村落,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始,但几千年后动植物的驯化才足以维持人们的生计,粟作和稻农业生产才最终形成。考古植物学的方法一直是近年研究的主要焦点,但本文特别关注...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陕西两处仰韶时期遗址浮选结果分析及其对比
收藏 引用
考古与文物 2013年 第4期 106-112页
作者: 刘焕 胡松梅 张鹏程 杨岐黄 蒋洪恩 王炜林 王昌燧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人类演化实验室 北京市100044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北京市100049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陕西西安市710054
兴乐坊与下河遗址均位于陕西省渭南市,且都包含仰韶中期的遗存。浮选分析表明,仰韶中期,粟作农业在两遗址均占主导地位,兴乐坊遗址在粟作农业的基础上还发展了水稻种植,形成稻皆有的特点。此外,两遗址在仰韶中期灰坑植物遗存方面存在...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吴越文化及其对弥生文化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东南文化 1991年 第Z1期 91-93页
作者: 樋口隆康 蔡小妹 日本京都大学 福建省博物馆
对亚洲大陆东面茫茫大海中的岛国日本而言,大海,既可成为防御外敌侵犯的屏障.有时又是与外界往来的通道.13世纪.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军队,无法在博多湾登陆便是前者的例证;去年,越南等印支难民及福建的数千人,秘密搭乘小船潜赴日本,可说...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历史长河中的农业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护利用探索——基于内蒙古敖汉旗的调查研究
收藏 引用
农业考古 2019年 第3期 239-246页
作者: 何红中 白艳莹 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粟作文化遗产包括各类考古遗存和农具、传统农制度与技术及以、黍为中心的复合产出和文化活动,内涵丰富而独特,兼具历史、文化、景观、教育等多元价值。近年来,虽然粟作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取得了不少成就,但还存其价值未得到充分重视...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中国史前农业的发生与发展
收藏 引用
学术探索 2005年 第6期 110-123页
作者: 任式楠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北京100710
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的重大发展,标志着由攫取经济向生产经济的根本转变,开创了一种崭新的食物获取方式。中国史前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划分为从萌芽到形成、初步发展、发达、兴盛4个阶段,大体与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早、中、晚、末期相...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我国的传统粟作文化
收藏 引用
人与生物圈 2021年 第3期 128-131页
作者: 李顺国(文) 刘猛(文)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 敖汉旗农牧局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农物起源中心之一,现今许多种农物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最早从野生植物中经过不断驯化培育而成。考古发现,我国先民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已经开始驯化种植了和稻。又被称为谷子,脱壳后叫...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