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92 篇 期刊文献
  • 40 篇 学位论文
  • 3 篇 报纸
  • 2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43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14 篇 历史学
    • 79 篇 中国史
    • 38 篇 考古学
  • 109 篇 法学
    • 60 篇 民族学
    • 55 篇 社会学
    • 2 篇 法学
    • 2 篇 政治学
    • 2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59 篇 工学
    • 21 篇 建筑学
    • 17 篇 城乡规划学
    • 5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4 篇 农业工程
    • 4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林业工程
    • 2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58 篇 文学
    • 4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5 篇 新闻传播学
  • 35 篇 经济学
    • 33 篇 应用经济学
    • 3 篇 理论经济学
  • 33 篇 哲学
    • 33 篇 哲学
  • 28 篇 教育学
    • 4 篇 教育学
  • 24 篇 艺术学
    • 10 篇 美术学
    • 8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5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13 篇 管理学
    • 6 篇 公共管理
    • 4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3 篇 工商管理
  • 10 篇 理学
    • 6 篇 地理学
    • 3 篇 生态学
  • 8 篇 农学
    • 3 篇 园艺学
  • 2 篇 军事学
  • 1 篇 医学

主题

  • 437 篇 河湟地区
  • 28 篇 青海
  • 13 篇 屯田
  • 12 篇 清代
  • 12 篇 明清时期
  • 12 篇 藏传佛教
  • 11 篇 回族
  • 10 篇 藏族
  • 9 篇 “花儿”
  • 9 篇 羌人
  • 9 篇 河湟谷地
  • 9 篇 赵充国
  • 8 篇 汉族
  • 8 篇 多元文化
  • 8 篇 青海省
  • 7 篇 乐都
  • 7 篇 青海地区
  • 7 篇 口传文学
  • 7 篇 河湟文化
  • 7 篇 河州

机构

  • 52 篇 青海师范大学
  • 24 篇 西北师范大学
  • 20 篇 青海民族大学
  • 17 篇 兰州大学
  • 15 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13 篇 青海民族学院
  • 12 篇 青海大学
  • 9 篇 西北民族大学
  • 7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6 篇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
  • 5 篇 西北大学
  • 5 篇 宁夏大学
  • 5 篇 乐都县文联
  • 4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3 篇 兰州城市学院
  • 3 篇 云南民族大学
  • 3 篇 天津大学
  • 3 篇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
  • 3 篇 <柳湾>文学季刊
  • 2 篇 兰州交通大学

作者

  • 6 篇 李明华
  • 6 篇 李健胜
  • 5 篇 崔永红
  • 5 篇 周宏伟
  • 5 篇 林中厚
  • 5 篇 马燕
  • 5 篇 林中
  • 5 篇 耿英春
  • 5 篇 滕晓天
  • 5 篇 陈新海
  • 5 篇 蒲生华
  • 4 篇 丁柏峰
  • 4 篇 梁莉莉
  • 4 篇 梁玉金
  • 4 篇 魏梓秋
  • 4 篇 卓玛措
  • 4 篇 靳育德
  • 4 篇 胡芳
  • 3 篇 李臣玲
  • 3 篇 芈一之

语言

  • 43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河湟地区"
437 条 记 录,以下是61-70 订阅
排序:
试析青海东部河湟地区民俗与道教——以民和、乐都两县民俗与道教为例
收藏 引用
青海民族研究 2007年 第1期18卷 159-164页
作者: 马婧杰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100081
道教传入青海河湟地区后,与当地宗教文化民俗相结合,形成有地方特色的道教。本文以青海东部河湟地区,尤其是以民和、乐都地区的道教与民俗调研资料为依据,提出了地方道教与民俗染濡并存,形成河湟地区特有文化现象的观点。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元代河湟地区的藏传佛教
收藏 引用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 第5期 81-90页
作者: 张虽旺 王启龙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 陕西西安710061
元代藏传佛教在河湟地区传播的范围和程度如何史籍记载语焉不详。本文通过对史料的梳理以及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元代藏传佛教在河湟地区传播的概况,并总结了元代藏传佛教在河湟地区传播的特点和影响。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历史上河湟地区回族与蒙古族的社会交往
收藏 引用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 第2期36卷 43-47页
作者: 马燕 青海民族大学 青海西宁810007
在中国历史上,回族与蒙古族的社会交往源远流长,频繁密切。河湟地区回族与蒙古族的社会交往不仅体现在政治、文化方面,而且在经济贸易中形成了一种互补共生型的经济结构形态。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北宋河湟地区蕃学教育考述
收藏 引用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 第1期36卷 123-126页
作者: 肖全良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兰州730070
宋神宗熙宁年间,河湟地区的军事战略地位突显。为了加强统治,北宋在此地开始置蕃学,推行文治教化活动。作者认为蕃学的设立和宋王朝的治边方略密不可分,它始终带有一种强烈的政治色彩。同时,蕃学的设立还具有一种开创精神和积极的历史...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汉族移民与河湟地区的人文生态变迁
收藏 引用
西北人口 2010年 第4期31卷 67-72页
作者: 李健胜 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西宁810008
历代迁入河湟地区的汉族移民主要是政策性移民,明清时期自发迁入的汉族移民也逐步增多。汉族移民的到来改变了河湟地区原有的作业方式,也改变了这一地区原有的人文生态系统。汉族迁入的历史,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河湟地区人文...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移民、卫所与茶马——以明代河湟地区为例
移民、卫所与茶马——以明代河湟地区为例
收藏 引用
作者: 黄耀东 青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明代河湟地区是明朝边陲要地,乃甘肃凉州之右背,州洮泯之前户,历史地位十分重要。明中央政府非常重视对该地区的经营,为加强对河湟地区及周边各少数民族的管控并有效抵御故元势力,在该地区大量驻军和屯田,促使内地汉族人口大量...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民族交错带城镇—族群系统演化过程响应 ——以河湟地区为例
民族交错带城镇—族群系统演化过程响应 ...
收藏 引用
作者: 王轲 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河湟地区是考察城镇演化过程中族群响应的典型区域。从历史地理角度审视,流域城镇为历代经营、发展地方经济的凭借,因而其发展具有延续性和稳定性;从民族史角度追溯,流域为历史形成的民族地区——东西横向之“古氐羌走廊”...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唐朝河湟地区军事镇戍体系初探
唐朝河湟地区军事镇戍体系初探
收藏 引用
作者: 孙亮亮 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河湟地区大致为唐代鄯廓两州辖境,是唐、吐谷浑、吐蕃、党项诸族角力的交错地带。相对封闭的环境,较好的农业自然环境,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唐朝西北地缘政治格局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唐代京畿西北边防以陇右为中心,以西域...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浅谈儒学对河湟地区人们求知观念的影响
收藏 引用
青海民族研究 1993年 第4期4卷 22-25页
作者: 荣宁
儒学作为封建社会统治人民的思想武器,存在了2000余年,在我国大地上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儒学中的精华,至今仍为人们继承和发扬。然而,儒学中的一些糟粕也在不知不觉中支配着人们的行为。本文仅对儒学在河湟地区人们求知观念上的影响...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先秦时期河湟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初探
收藏 引用
青海民族研究 1990年 第4期1卷 42-45,49页
作者: 陈新海
自然环境是环绕人类社会的自然界,也称作地理环境,包括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各种自然条件。自然环境对经济形态的形成,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弄清先秦时期河湟地区的自然环境,对认识河湟地区的经济形态及其经济嬗变,无疑是有裨益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