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7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6 篇 哲学
    • 6 篇 哲学

主题

  • 8 篇 心性情
  • 2 篇 道体
  • 2 篇 为己
  • 2 篇 天下一家
  • 2 篇 易道神
  • 2 篇 明明德
  • 2 篇 朱熹
  • 2 篇 程颢
  • 2 篇 功用
  • 2 篇 朱子学
  • 1 篇 理性命
  • 1 篇 张载
  • 1 篇 ming ruing de
  • 1 篇 气禀之性
  • 1 篇 佛教
  • 1 篇 朱子
  • 1 篇 neo-confucianism
  • 1 篇 one family in th...
  • 1 篇 心性论
  • 1 篇 穷理尽性

机构

  • 1 篇 四川师范大学
  • 1 篇 山东大学
  • 1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1 篇 郑州大学
  • 1 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1 篇 北京化工大学

作者

  • 2 篇 曾令巍
  • 2 篇 翟奎凤
  • 1 篇 伊雷
  • 1 篇 陈志伟
  • 1 篇 马骁
  • 1 篇 张永梅

语言

  • 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心性情"
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心性情”与“易道神”:朱熹对程颢思想的创造性诠释
收藏 引用
中国哲学史 2021年 第2期 70-78页
作者: 翟奎凤 山东大学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程颢说"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其体则谓之易,其理则谓之道,其用则谓之神",朱熹大概43岁开始一直到晚年,反复以心、性、情来对解这里的易、道、神。朱熹认为易道神是从天的角度来论,相应地从人的角度来看,就是心性情。借用程子的易道神话语...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心性情”与“易道神”:朱熹对程颢思想的创造性诠释
收藏 引用
中国哲学 2021年 第7期
作者: 翟奎凤
程颢说“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其体则谓之易,其理则谓之道,其用则谓之神”,朱熹大概43岁开始一直到晚年,反复以心、性、情来对解这里的易、道、神。朱熹认为易道神是从天的角度来论,相应地从人的角度来看,就是心性情。借用程子的... 详细信息
来源: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评论
契嵩心性论研究
契嵩心性论研究
收藏 引用
作者: 张永梅 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中国佛教心性论是佛教哲学与中国固有哲学思想的契合点,在中国佛教哲学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北宋著名禅宗僧人契嵩以心性论为基础,融合三教,试图找到佛教在中国生存发展的根基。目前学术界对契嵩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儒佛一贯”...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朱子学视域下之“明德”新解
收藏 引用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 第1期35卷 24-29页
作者: 曾令巍 郑州大学哲学学院 河南郑州450001
“明德”一词始见于先秦文献中,但因强调其伦理内涵而未突出哲学的特质。以朱子为代表的理学家从《大学》中重新发掘“明德”,除接续经学家从道德伦理的维度解读“明德”内涵的模式外,在理学的范式下既精致地阐述“明德”须先“为己”,...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关于张载心性论与佛教关系的几点思考——基于佛教视角所作的考察
收藏 引用
科技展望 2016年 第24期26卷 289-290页
作者: 马骁 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
宋明理学心性论的形成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反映理学各个时期发展的特点;加之北宋学术多元、三教融摄的社会状况,本文选取宋明理学的奠基者之一、"出入佛老几十年"的张载的心性论思想作为代表,将其心性论思想与佛教的关系做较为详细的分析...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程颐人性论研究
收藏 引用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 第3期 60-68,115页
作者: 伊雷 北京化工大学图书馆 北京100029
程颐言“性”有着“本体”与“工夫”上的双重维度:在“本体”层面言“性”,其主要关注的是人之善恶本原的认识问题;在“工夫”层面言“性”,其关注的则是人之如何成圣的实践问题。从“本体”高度言“性”,将“理性命”与“心性情”问...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博看期刊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虚灵、实理与气禀:朱子论心、性、情
收藏 引用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3年 第6期39卷 14-20页
作者: 陈志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西安710126
朱子针对孟子只讲本原之性而忽略气禀之性,认为这种心性论无法解决恶的来源问题,从而无法认识人的整全性和差异性。朱子梳理了从孔孟到荀扬再到韩愈的人性理论的历史脉络,指出他们各有所偏;以张载“心统性情”以及张载二程“天地之性”...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博看期刊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朱子学视域下之“明德”新解
收藏 引用
中国哲学 2021年 第5期
作者: 曾令巍
“明德”一词始见于先秦文献中,但因强调其伦理内涵而未突出哲学的特质。以朱子为代表的理学家从《大学》中重新发掘“明德”,除接续经学家从道德伦理的维度解读“明德”内涵的模式外,在理学的范式下既精致地阐述“明德”须先“为己... 详细信息
来源: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