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3,712 篇 期刊文献
  • 1,760 篇 学位论文
  • 886 册 图书
  • 55 篇 会议
  • 2 篇 报纸

馆藏范围

  • 16,349 篇 电子文献
  • 79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7,544 篇 历史学
    • 5,630 篇 中国史
    • 2,575 篇 考古学
    • 112 篇 世界史
  • 4,079 篇 文学
    • 3,830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42 篇 新闻传播学
  • 1,981 篇 艺术学
    • 1,698 篇 美术学
    • 401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103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71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627 篇 法学
    • 576 篇 政治学
    • 431 篇 法学
    • 342 篇 社会学
    • 330 篇 民族学
  • 937 篇 教育学
    • 654 篇 教育学
    • 272 篇 体育学
  • 914 篇 工学
    • 289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213 篇 纺织科学与工程
    • 79 篇 建筑学
  • 757 篇 管理学
    • 244 篇 工商管理
    • 232 篇 公共管理
    • 109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97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9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713 篇 哲学
    • 712 篇 哲学
  • 471 篇 经济学
    • 375 篇 应用经济学
    • 132 篇 理论经济学
  • 469 篇 理学
    • 319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81 篇 地理学
  • 234 篇 医学
    • 149 篇 中医学
    • 97 篇 中西医结合
  • 208 篇 农学
  • 65 篇 军事学

主题

  • 16,415 篇 唐代
  • 1,140 篇 中国
  • 479 篇 诗歌
  • 264 篇 墓志
  • 262 篇 宋代
  • 240 篇 楷书
  • 169 篇 文学
  • 166 篇 文学研究
  • 145 篇 诗人
  • 139 篇 碑帖
  • 135 篇 道教
  • 121 篇 长安
  • 116 篇 佛教
  • 112 篇 研究
  • 110 篇 茶文化
  • 108 篇 武则天
  • 100 篇 中国历史
  • 95 篇 古代
  • 88 篇 科举制度
  • 87 篇 白居易

机构

  • 604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233 篇 西北大学
  • 183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174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163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159 篇 武汉大学
  • 152 篇 山东大学
  • 148 篇 西南大学
  • 138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136 篇 西北师范大学
  • 125 篇 四川大学
  • 119 篇 北京大学
  • 117 篇 南京大学
  • 113 篇 兰州大学
  • 111 篇 南开大学
  • 104 篇 吉林大学
  • 101 篇 郑州大学
  • 98 篇 河北大学
  • 97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95 篇 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34 篇 许友根
  • 33 篇 江西美术出版社
  • 33 篇 冉万里
  • 30 篇 郭绍林
  • 30 篇 左汉林
  • 28 篇 葛承雍
  • 28 篇 杜文玉
  • 26 篇 金滢坤
  • 24 篇 岳纯之
  • 23 篇 张国刚
  • 23 篇 陈飞
  • 23 篇 王赛时
  • 23 篇 刘玉峰
  • 22 篇 陈玺
  • 21 篇 王义康
  • 21 篇 孙玉荣
  • 19 篇 李怡
  • 19 篇 刘礼堂
  • 18 篇 胡可先
  • 18 篇 陈涛

语言

  • 16,401 篇 中文
  • 14 篇 英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唐代"
16415 条 记 录,以下是81-90 订阅
排序:
唐代刺史的军事职掌与州级军事职能
收藏 引用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 第4期 58-65页
作者: 夏炎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天津300071
唐代的州级官员中,明确具有与军事行动相关职掌的官员是刺史,州级具有一定的军事职能。唐代刺史的“使持节某州诸军事某州刺史”并非虚号,而是与刺史的军事职掌及州级的军事职能相符的。唐前期,刺史对州郡兵的军事权力有限,刺史对州...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唐代隐士流变略论
收藏 引用
学习与探索 1991年 第6期 130-138页
作者: 任爽 黑龙江大学历史系
隐士的存在是中国古代社会既特殊而叉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由于中国封建社会有着独特的政治、经济结构和自然环境,因而隐士则是这个矛盾的社会所产生的一种尤其矛盾的现象。隐士的存在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士阶层对独立人格的执着追求,同...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唐代长安一个粟特家庭的景教信仰
收藏 引用
历史研究 2001年 第3期 181-186页
作者: 葛承雍 文物出版社 100009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的交流十分频繁。由于丝绸之路的昌盛和经商、战争等原因,大批中亚粟特人移居长安,形成了自己的聚落区,散布在礼泉坊、布政坊、崇化坊、普宁坊、靖恭坊等坊里,并建立了粟特人所信奉的祆祠、景寺、摩尼寺等‘‘胡...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唐代吏部平判入等科与选举研究
收藏 引用
学术月刊 2014年 第11期46卷 141-153页
作者: 金滢坤 于瑞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教授北京100089
平判入等科是在吏部铨选试判的基础上,逐渐演变成一个独立科目,面向选限已到人的试判两节,优于授官,最早见于咸亨四年。武则天糊名试判,进一步规范了平判入等科,开元十八年学士试判制度的实行,确立了甲、乙、丙、丁分等制。平判入等科...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唐代平民男子的服饰与生存状态初探——以唐墓壁画为例的考察
收藏 引用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 第5期33卷 142-147页
作者: 纳春英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从墓道壁画所反映的情况来看,唐代平民男子的服饰主要有:首服、身服、足服三大部分。材质主要有:麻、罽(毡、裘)等。这些服饰与同期的贵族相较,款式简单、轻便,材质简陋。说明唐代平民男子即使身处盛世仍生存艰难。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唐代《武王家教》中的儿童“自知”教育解析——以“三痴”为中心
收藏 引用
甘肃社会科学 2022年 第5期 60-67页
作者: 金滢坤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北京100875
通过考释诽谤调戏、未语先笑、言语不善所谓“三痴”行为的含义,解析其文化内涵,探讨《武王家教》将“三痴”作为影响“人命长短不等”的原因之三的观念所在,并对其与唐代家教、童蒙“自知”教育进行深入探究。“三痴”主要指子弟在言...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唐代中国与阿拉伯海上交通航线考释
收藏 引用
广东社会科学 2011年 第2期 114-121页
作者: 李金明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
唐代中国与阿拉伯之间的海上交通已很发达。由于两国商船来往频繁,故对由巴士拉出航,经波斯湾、阿拉伯海、孟加拉湾、马六甲海峡到中国的航线,或者从广州起航,经越南海域、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洋、波斯湾至巴士拉的航线,无论阿...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唐代长安流动人口中的举选人群体——唐代长安流动人口试析之一
收藏 引用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8年 第1期 93-100页
作者: 宁欣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唐代长安流动人口中的举选人群体——唐代长安流动人口试析之一宁欣一、问题的提出长安作为唐朝的都城以及当时世界的最大都市之一,以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优越地位,恢宏而井然的城坊,容纳和吸引了全国各地以及海外的士民、商贾...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唐代和亲政策述论
收藏 引用
思想战线 2000年 第1期26卷 106-112页
作者: 龚荫 西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 四川成都610041
The policy of keeping on good terms with rulers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 in the border areas by marriage started from Han Dynasty. It was diplomatically an expedient measure in feudal dynasties, i.e. to make minor sa...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唐代道教重玄学对道体的解构和心体的建构
收藏 引用
宗教学研究 2002年 第4期 90-95,101页
作者: 顾春 南京大学哲学系
在道教史上 ,唐代重玄学者们着力于对道体本体论上的考察 ,并进行解构和重建道的本体 ,即在解构“道”本体的基础上建构新的本体———心本体。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