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8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8 篇 文学
    • 8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中国史

主题

  • 8 篇 “六诗”
  • 2 篇 《周礼》
  • 2 篇 中国
  • 2 篇 发展演变
  • 2 篇 体用
  • 2 篇 仪式
  • 1 篇 记载
  • 1 篇 郑玄
  • 1 篇 诗学研究
  • 1 篇 古代文学研究
  • 1 篇 《毛诗大序》
  • 1 篇 周礼
  • 1 篇 雅颂
  • 1 篇 瞽蒙
  • 1 篇 文学发生学
  • 1 篇 《周礼注》
  • 1 篇 “六义”
  • 1 篇 谐音双关
  • 1 篇 赋比兴
  • 1 篇 表意方法

机构

  • 3 篇 江西师范大学
  • 1 篇 辽宁轨道交通职业...
  • 1 篇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 1 篇 NOT FOUND
  • 1 篇 西北大学
  • 1 篇 山西大学

作者

  • 3 篇 徐丽鹃
  • 2 篇 陶水平
  • 1 篇 周哲良
  • 1 篇 王志钢
  • 1 篇 康金声
  • 1 篇 贾晋华
  • 1 篇 普慧

语言

  • 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六诗”"
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风赋、比兴、雅颂新论——兼比较章必功、王昆吾先生的“六诗”
收藏 引用
学术论坛 2015年 第6期38卷 99-104页
作者: 徐丽鹃 陶水平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是中国本土生成的一个重要术语,也是理解中国早期文艺思想和艺术形态的一个核心关节点。文章在比较章必功、王昆吾两位先生的""观点基础上,认为从体用思维来考察""形态较为可取。""最初是作为、乐、舞相融合的祭歌...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周礼》“六诗”述略
收藏 引用
江西社会科学 2013年 第6期33卷 91-95页
作者: 徐丽鹃 陶水平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最早出现于《周礼·春官》,历史上对于研究有很多争议,大体分为"皆体说","三体三用说","皆用说","皆体皆用说",本文结合上古人类学""字语义及发展来考察整体艺术形态,是具有历史流动性的综合礼俗仪式乐...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六诗”原论
收藏 引用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 第6期31卷 99-105页
作者: 周哲良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 四川遂宁629000
“六诗”之名出《周礼》,历代争论不已。郭绍虞先生概括为“经学家”和“文学家”之争,表现为“三体三用”“皆体”“皆用”等诸多“体用”论的观点。根据郑玄《周礼注》的解释并受郭绍虞先生分“风”与“赋比兴”为大小类的启...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上梁文“六诗”文体刍议
收藏 引用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0年 第7期40卷 30-35页
作者: 王志钢 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党委宣传部 辽宁沈阳110023
结合敦煌文献、佛教文献等,从文学、文化学角度探讨上梁文“六诗”文体中的个方位词和“3/3/7/7/7”节奏型的影响因素。“六诗”中的个方位词至宋代最终定型为东、西、南、北、上、下,这种组合形式或受到佛教话语中“十方有佛”观...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早期王官文化制度下“六诗”之衍生
收藏 引用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 第6期47卷 66-72页
作者: 徐丽鹃 江西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江西南昌330027
《周礼·大司乐》所记载的""是中国本土生成的一个重要歌术语,其涉及早期乐观、文学观、政教观等,蕴含了三代礼乐文化生成及传播等众多学术信息。作为早期乐形态,""的生成机制、演述体式、传播机制与上古政教传统、风俗...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谐音双关:“兴”义探赜一隅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 2003年 第6期 35-37页
作者: 康金声 山西大学文学院
最早提出''的是,''中含比与兴.改''为'义',对'义'中的风、雅、颂作了解说,对另三项--赋、比、兴却置而不论.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興及興詩探源
收藏 引用
中华文史论丛 2006年 第2期 181-199页
作者: 賈晉華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 助理教授
《周礼》记载了“六诗”这一术语,但并未给予详细解释,後代解说纷纭,但迄今未有令人满意的结论。本文旨在运用多学科综合分析的方法,重新审视《周礼》这一记载,肯定“皆体”说,探讨兴存在的可能性,并追溯兴字本义及其发展...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宏斯“三义” 以兴学——读《赋比兴与中国学研究》
收藏 引用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 第6期38卷 196-196页
作者: 普慧 西北大学文学院
先秦文献中有关赋、比、兴的记载,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大师》中,为大师所教“六诗”中的三种体,排在“风”与“雅”、“颂”之间。到了《毛大序》中,“六诗”的顺序未变,但却被称为“义”。由于《周礼》和《毛大序》均...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