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84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8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4 篇 文学
    • 43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24 篇 教育学
    • 24 篇 教育学
  • 8 篇 法学
    • 6 篇 社会学
    • 2 篇 民族学
    • 1 篇 法学
  • 5 篇 管理学
    • 3 篇 工商管理
    • 1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1 篇 公共管理
  • 3 篇 历史学
    • 3 篇 中国史
    • 1 篇 考古学
  • 3 篇 艺术学
    • 2 篇 美术学
    • 1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农学
    • 1 篇 园艺学

主题

  • 84 篇 宜其室家
  • 45 篇 之子于归
  • 41 篇 桃之夭夭
  • 28 篇 灼灼其华
  • 11 篇 《诗经》
  • 5 篇 桃花盛开
  • 4 篇 诗经
  • 4 篇 在河之洲
  • 4 篇 《桃夭》
  • 3 篇 桃夭
  • 3 篇 桃花岛
  • 3 篇 宜室宜家
  • 3 篇 君子于役
  • 3 篇 周南
  • 3 篇 君子好逑
  • 3 篇 白露为霜
  • 2 篇 郑风
  • 2 篇 《风》
  • 2 篇 独自一人
  • 2 篇 桃实

机构

  • 1 篇 浙江乐清市英华学...
  • 1 篇 上海理工大学
  • 1 篇 陕西省榆林市第一...
  • 1 篇 河南大学
  • 1 篇 甘肃省庄浪县第三...
  • 1 篇 吉林大学
  • 1 篇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
  • 1 篇 新乡学院
  • 1 篇 中国教育学会传统...
  • 1 篇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
  • 1 篇 浙江大学
  • 1 篇 东北师范大学
  • 1 篇 重庆市青木关中学
  • 1 篇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
  • 1 篇 北京市美育与文明...
  • 1 篇 中山大学
  • 1 篇 江苏省射阳县阵洋...
  • 1 篇 北京教育学院
  • 1 篇 江苏省泰兴市济川...
  • 1 篇 江西省艺术研究院

作者

  • 2 篇 张世程
  • 1 篇 干章焕
  • 1 篇 赵文清
  • 1 篇 曾必荣
  • 1 篇 丰晓流
  • 1 篇 熊晓琴
  • 1 篇 任立祯
  • 1 篇 韦秉文
  • 1 篇 石云孙
  • 1 篇 李佳怿
  • 1 篇 谢菁菁
  • 1 篇 高鸿钧
  • 1 篇 陈兆荣
  • 1 篇 张云逸
  • 1 篇 胡玉峰
  • 1 篇 任文芳
  • 1 篇 杨蓥莹
  • 1 篇 松浦友久
  • 1 篇 田靖琦
  • 1 篇 元鸿仁

语言

  • 8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宜其室家"
8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收藏 引用
家族企业 2022年 第8期 35-40页
作者: 方麟 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 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分会
人们从恋歌走向婚姻,实现“之子于归”,是今天所有爱情的必由之路。事实上,婚姻制度从产生到完善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而先秦时代是中国传统婚姻文化的形成时期。西周时期,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婚礼仪式“六礼”,六礼指的是纳采、问名、纳...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博看期刊 评论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那些不曾被婚姻磨灭的爱意
收藏 引用
国家人文历史 2022年 第5期 96-103页
作者: 大梁如姬 不详
《列子·杨朱》篇引用了一句古7老的谚语:“人不婚宦,情欲失半。”可见,“人道之大伦”的婚姻关系,无论是对社会结构,还是对个人情感,都是不可或缺的。在《诗经》那个荒烟蔓草的时代,周朝的采诗官们曾踏遍山川湖泽,走在各国的大街小巷里...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诗经》里的成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收藏 引用
走进孔子 2022年 第5期 40-42页
作者: 周春健 中山大学哲学系 中山大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教育研究中心
经典原文《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实。之子于归,家室。桃之夭夭,叶蓁蓁。之子于归,家人。成语讲解《周南》的第六首是《桃夭》,是一首非常有名的祝福女子婚嫁的诗。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离骚》里的写作密码
收藏 引用
世界博览 2024年 第3期 58-61页
作者: 黄珺 不详
两千多年前,黄河流域兴起了《诗经》。两“桃之夭夭,灼灼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日出而作的人,遵从四时、温柔敦厚。《诗经》是他们劳作的合唱。数百年后,遥远的南方也有一种歌谣冉冉升起。“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水汽...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博看期刊 评论
文艺精品的历时增值与生成要素
收藏 引用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 第4期 64-65页
作者: 张晶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市美育与文明研究基地
只有精品,才有成为经典的可能。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习近平同志进而告诫说:"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汉语“繁化”之成因
收藏 引用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1年 第4期13卷 62-67页
作者: 元鸿仁
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是借助于音和义的结合体一词(字是词的物象符号),再按一定思维方式组成句子来传递信息的。义、音、字可称为语言的小三要素,中“义”的变化最活跃,呈繁化状态,作为词形的“音”,在声韵调方面虽有分合交叉,而作...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诗经》中“子”字一词的多用和商榷
收藏 引用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 第3期 59-64页
作者: 王广聪
“子”在《诗经》是个多义词,既含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又有指代人、事的作用.这种现象正反映了时有古今,地有南北,人之语义,不能一成不变的道理.我在阅读和教学中,发现注释尚有阙佚,即使有的本子作了释义,也有不切文义的地方,对正确指导阅...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诗经》中周代婚俗文化解读
收藏 引用
兰台世界 2013年 第19期 89-90页
作者: 赵会莉 新乡学院
《诗经》反映的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部分篇章描绘了周代鲜活的生活画卷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风貌,中的婚姻生活是周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诗经》中婚恋诗几乎占到三分之二,先民们用他们淳朴的歌喉唱出了自...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辟邪·祈福·美色与药——我国古代桃文化漫说
收藏 引用
文史知识 1992年 第10期 36-40页
作者: 孙秋云
桃树,是世界上仅次于苹果、梨子的第三种最重要的果树,最早产于我国,后经中亚传到地中海、欧洲和世界他地区。据元代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等书的记载,中世纪的中亚人和西方的伊斯兰教徒曾用桃花作我国的代名词,称汉人为'桃花石'...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从文字学的角度解读《诗经·周南桃夭》之二
收藏 引用
语文建设 2013年 第1Z期 53-54页
作者: 魏永生 黄淮学院
《诗经·桃夭》桃之夭夭4 4,灼灼华4。之4子于歸4,宜其室家4 4。桃之夭夭,有蕡4实4。之4子于歸4,家室4 4。桃之夭夭,叶蓁蓁,之4子于歸4,家人4 4。④有关本诗中"室家"与"家室"的问题。关于"室家"与"家室"二词的传注解释都...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