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8 篇 期刊文献
  • 2 册 图书

馆藏范围

  • 39 篇 电子文献
  • 1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8 篇 文学
    • 25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 6 篇 教育学
    • 6 篇 教育学
  • 2 篇 法学
    • 1 篇 政治学
    • 1 篇 社会学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主题

  • 6 篇 杨绛
  • 4 篇 诗人
  • 3 篇 新诗潮
  • 3 篇 冯至
  • 3 篇 鲁迅
  • 3 篇 海子
  • 2 篇 叙述
  • 2 篇 舒婷
  • 2 篇 杨绛先生
  • 2 篇 宣叙调
  • 2 篇 新诗
  • 2 篇 钱锺书
  • 2 篇 译诗
  • 2 篇 世态人情
  • 2 篇 诗歌精神
  • 2 篇 臧克家
  • 2 篇 第三代诗
  • 2 篇 小说
  • 2 篇 闻一多
  • 2 篇 洛夫

机构

  • 6 篇 中国海洋大学
  • 3 篇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
  • 3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2 篇 北京大学
  • 2 篇 北京工业大学
  • 2 篇 北大中文系
  • 1 篇 哈佛大学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
  • 1 篇 "读书人app网络"昌...

作者

  • 40 篇 于慈江
  • 1 篇 李北葵
  • 1 篇 格利高里·曼昆

语言

  • 40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作者=于慈江"
4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诗人译诗:新诗史上一种有意味的批评形式
收藏 引用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25年 第1期 238-269页
作者: 于慈江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一多诗歌中心
不论活跃与否,常规的诗歌批评一直存在。除此之外,在诗歌史上至少还存在着“审读润诗”“以诗论诗”和“诗人译诗”这三种看似另类、看似不按常理出牌的诗歌批评形式。其中,从中国新诗史的角度来看,“诗人译诗”值得特别关注。就一位具...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活着至上”与“活着之上”的拉锯、纠结与挣扎
收藏 引用
南方文坛 2015年 第4期 104-109页
作者: 于慈江
一作为阎真的大学同窗,我对小说《活着之上》中某些细节的微妙之处心领神会。比方说,在阎真这部小说里有一个细节:主人公聂致远到京华大学去上历史学博士;他提前到校了,一时没什么事儿干,就独自跑到故宫、颐和园去转了一圈儿;又跑到西...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骆一禾《先锋》《为美而想》二诗的版本及其他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1年 第1期 204-211页
作者: 于慈江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66100
新诗发展已逾百年,在传布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出现了版本问题。版本的出入或不一不仅是研究者的障碍,也为诵读者带来了困扰。而后者水平的参差不齐和态度的有失严谨加剧了新诗版本方面的混乱。以北大诗人骆一禾为抽样对象所做的微观版本...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取法经典 阅世启智——杨绛的小说写作观念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3年 第1期 71-84页
作者: 于慈江
杨绛的小说写作观念是在其长期的翻译、研究和写作生涯中形成的,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受前人的小说经典启发并依据自己的小说写作实践感悟而逐渐形成的小说艺术观;二是以自己的人生理念为底色涵养的小说功用论。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琴师的复活与隐遁——1950至1970年代“新意境生活抒情诗”探析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4年 第1期 196-218页
作者: 于慈江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661001
“新意境诗”是学者谢冕对“西南边疆诗群”诗风的命名。而所谓“新意境生活抒情诗”,只是加大其涵容量,以便涵盖共和国前30年相类的诗歌倾向。虽作为一个诗歌群落、一场诗歌运动或一种诗歌现象,新意境生活抒情诗自有其优长与缺欠,它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叙述作为呈现诗的结晶质地或诗性的一种方式——从闻一多及其弟子“二家”的诗说开来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2年 第1期 149-159页
作者: 于慈江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66100
本文以1930年代闻一多与他的弟子"二家"(陈梦家、臧克家)写于青岛的几首诗为抽样对象与切入点,在着重探讨现代汉语新诗的叙述性表征和结晶性质地或诗性的前提下,明确认同诗的结晶性质地或诗性是这类以叙述性为主要呈现方式的诗的内在质...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杨绛研究述略
收藏 引用
东岳论丛 2011年 第5期32卷 118-123页
作者: 于慈江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京100875
有关杨绛及其作品的研究和评价,已有几篇述评概括得较为全面细致,到目前为止的杨绛研究,概其大要,以美国学者耿德华为代表的海外汉学对于现代喜剧作家杨绛的"发现"功不可没,他的研究对中国内地学界全面认知作家杨绛的创作,起了巨大的推...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2015年长篇小说评点两则
收藏 引用
南方文坛 2016年 第2期 145-147页
作者: 于慈江
周瑄璞的《多湾》:别样别款的“中州”与可钦可歌的“女流”河南一带自古又称中州。中州虽然地处中原腹地,是中华文化滥觞之地,人口过亿,但过去这些年来不知为什么,口碑却不太好——按周瑄璞在其长篇小说《多湾》(浙江文艺出版社2015...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杨绛与诗的交集、纠结及态度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 2019年 第3期 168-177页
作者: 于慈江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人文教育研究院
对于一生为文几达90年的杨绛而言,诗似乎离她最远,但这并不表明她对诗包括新诗不持肯定态度。杨绛16岁时发表的处女作便是两首五古。杨绛弃世前发表的最后的作品也包括诗——旧体诗6首。杨绛对现代汉语新诗的态度也允称正向而积极,不仅...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杨绛,走在小说边上  第1版
收藏 引用
2014年
作者: 于慈江
本书以文献钩稽、版本对比、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理论研究、问卷调查研究等方法为基本手段,紧扣杨绛的学院派或学者型小说家兼小说译作家这一双重身份,在文本(小说写译文本与文论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杨绛的小说写作、小说译作以及... 详细信息
来源: 汇雅图书(南通市图书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