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视域下我国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建设的困境及对策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会议名称:《2024第二届四川省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报告会》
会议日期:2024年
摘 要:研究目的:我国长期以来,通过构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培养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并在2021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新政)中参赛目标、体育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发生转变。学校体育是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代表我国大学生竞技能力的顶端。提升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全方位的竞争力,旨在服务国家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现实需要,为国家竞技体育运动队输送高水平人才。本文将在深化体教融合和建设体育强国的双重背景下,探索高校运动队在建设和训练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利用高校本身的优势,提升高校运动员的训练质量,增强高校运动员个人竞争力。研究方法:本文以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与训练的方向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检索法、专家访谈法和比较分析法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和训练模式进行归纳、分析,探讨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与训练的未来方向。研究结果: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包括:1.纵观全国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缺乏针对性的训练。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学生仍然停留在运动员完成教练员布置的集体训练任务。运动员的优势无法得到巩固加强,同时劣势也无法得到弥补。这种一把抓的训练模式,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很难得到进一步提升。2.体育和教育两者结合不足,学、训、赛之间存在突出矛盾。高校运动员在进行高强度训练和比赛的同时还要面对学业的压力。学校方面,高校对于育人和育体概念模糊,过于重视竞技体育成绩,轻视对于学生人才培养,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联合工作的效果微乎甚微,结果导致大部分高校运动员会忽视自己的学业,这些基础文化的缺失,难于在高校体育中培养优秀体育人才。3.高校运动队与省市专业队联系不够密切,我国高水平运动队无法承担起向我国国家队输送优秀队员的重任,人才输送平台还未完全建立,最终导致人才流失。4.大学生竞赛体系不够完善,高校竞技体育资源整合效果不够理想。联赛中球队与球队之间实力差距较大,比赛过早失去悬念,严重缺乏体育竞赛的观赏性。研究结论:1.学校应该积极引进校外高水平体能教练,对所有在校专项运动员进行体能指导,并邀请学校中康复学、生物学、营养学、心理学专家加入到学校高水平运动队中进行工作指导,构架完备的科学训练保障团队。高校运动员切身体会高水平训练过程,高效提升运动技能的同时,全方位学习运动知识,了解竞技能力的增长过程,提升高校运动员综合能力。2.明确体育人才培养目标,妥善处理学训矛盾,确立正确的体育人才培养目标,找准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培养方向。强调文化知识的学习与篮球专业技能的训练放到同等位置。新时代的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不但要专业水平过硬,还要拥有丰富的基础文化知识储备,达到教育系统培养人才的目标。要把提升学生全方面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体育人才教育发生变革,运动技术和文化知识发展渗透融合。3.构建与专业队之间的教训桥梁,形成联合培养模式。与当地职业队或优秀俱乐部建立合作关系进行分流培养,构建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定期组织校内教练员出国培训,学习先进理念,与国际一流教练员接轨,为运动员科学训练保驾护航,全方位提升运动员各项竞技能力。4.通过健全高水平运动队联赛制度,使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和联赛相互促进。利用当今多媒体优势,扩大大学生联赛宣传力度,丰富联赛周边产品多样性,利用比赛带动经济发展。深化大学生联赛与职业联赛合作,提升比赛竞技性与观赏性。构筑层层衔接的竞赛体系,通过对赛制整合为国家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