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同期力量和耐力训练对无训练经历人群的下肢肌肉力量的影响研究 收藏
同期力量和耐力训练对无训练经历人群的下肢肌肉力量的影响研究

同期力量和耐力训练对无训练经历人群的下肢肌肉力量的影响研究

作     者:郑占飞 徐策 胡忠忠 段常源 

会议名称:《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会议日期:2023年

学科分类:0403[教育学-体育学] 040302[教育学-运动人体科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医学学位)] 04[教育学] 

关 键 词:同期训练 力量训练 耐力训练 爆发力 

摘      要:研究方法:体能是人体身体形态、器官功能和运动素质综合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同时也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素质作为体能的外在表现,包含了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和协调六大身体素质。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素质训练对人体质构性和生物功能影响不同,而力量与耐力素质作为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运动表现的影响不言而喻。研究表明,长期力量训练可以提高肌纤维神经募集能力,诱导肌纤维产生适应性肥大,增加肌肉力量的同时减少肌肉线粒体密度和数量。有氧耐力训练可以诱导外周适应,增加肌糖原的储备、毛细血管和线粒体的密度以及氧化酶的活性,此外低中等强度有氧训练,可以使肺扩散、增加血红蛋白的亲和性以及血容量和心输出量。然而,长期独立的力量或耐力训练需要较长训练周期才能得到良好的收益并且训练重复性较高,而这些因素对于没有训练经历的人群可能并不有利于提高其训练的积极性。因此,分离式长期力量或耐力训练可能并不是最佳选择。为在短期内提升肌肉的力量与耐力,同期训练开始进入到人们视野。同期训练(Concurrent Training,CT),是指将力量素质与耐力素质训练安排在相同训练时期的一种训练方法。研究发现,相对于单独力量或耐力训练,同期训练能够将力量维持在特定水平的同时发展耐力和其他运动素质。但通过对专业运动员的研究发现,经过长期的力量与耐力同期训练后,运动员有氧耐力虽有较大提升,但其肌肉力量(最大力量和爆发力)有所下降,即产生了力量与耐力素质提升不兼容的现象。这种不兼容现象的可能是由于力量训练产生的mTORC1复合物信号通路与耐力训练产生的5 -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5 -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氧化型Ca2+/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II)信号通路互相干扰导致的。然而,这种互相干扰的现象是否受到例如组内练习顺序、力量与耐力之间的间隔、耐力与耐力训练的强度与量以及训练方式等训练学参数影响还有待探讨。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同期训练在康复、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等不同人群中逐渐得到运用,并得到良好的效果。例如Cadore等人对老年人群体的研究发现,中等强度的力量和中等强度的耐力组合训练是对抗老龄化机体功能衰退过程,提高神经肌肉和心肺功能的最佳训练方式。Garcia等人对12项研究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同期力量与耐力训练在儿童青少年控制体重、降低心脏疾病和代谢性疾病风险方面要比单纯有氧训练效果更好。然而,这种训练方案在没有训练经历的男性成年人上是否会与上述人群产生相同的训练收益还有待研究。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同期力量与耐力训练对无训练经历男性下肢肌肉力量的影响,从而为大众健身提供一种科学、高效的训练手段,并为后续研究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支持。研究目的:探究同期力量与耐力训练对无训练经历男性下肢肌肉力量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招募30名无训练经历的男性受试者进行为期10周的训练干预,受试者通过随机分组完成以下三种干预:(1)单独抗阻训练组(S),70%1RM负荷下肢伸肌力量训练,重复次数12次,完成4组,组间间歇3分钟,每周训练2次;(2)单独有氧耐力训练组(E),70%最大心率(HRmax)功率自行车骑行训练20分钟,每周训练2次;(3)力量与耐力同期训练组(SE),训练方案与S、E组相同,每周分别2+2次训练。采用皮尺测量右侧大腿干预前后肌肉横断面积,运用Cybex-6000型等速测试系统、Noraxon Ultium EMG无线表面肌电仪分别采集右侧膝关节干预前后的伸肌最大离心力量(N)、力量发展速率RFD(N/s)和股内侧肌积分肌电值IEMG(μV·s)数值。本研究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wo-way ANOVA),对比各指标组内外差异,实验数据使用GraphPad Prism 9.3.0进行处理,统计结果采用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显著性水平定为p0.5为大效果量。研究结果:(1)单独抗阻训练组经过10周干预后,右侧膝关节最大离心力量(877±119N,△%=24±9%,ES=1.4)、RFD(11037±3133N/s,△%=34±25%,ES=1.0)、大腿围度(58.6±3.1cm,△%=6±5%,ES=0.5)和股内侧肌IEMG(57.7±7.9μV·s,△%=27±15%, ES=0.8)呈显著性升高(p0.0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