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牛病毒性腹泻C24V E2截短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收藏
牛病毒性腹泻C24V E2截短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牛病毒性腹泻C24V E2截短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作     者:陈文龙 邢小勇 胡永浩 包世俊 胡荣斌 

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会议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六次学术研讨会》

会议日期:2018年

学科分类:090603[农学-临床兽医学] 09[农学] 0906[农学-兽医学] 

摘      要: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ovine viraldiarrhea/mucosal disease,BVD)是牛的重要疾病,其病原体是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根据不同的分型标准,BVDV有一种血清型(Serotype)、两种生物型(Biotype)和两种基因型(Genotype)。根据BVDV对上皮细胞的细胞病变效应,可分为两种生物型:致细胞病变型(Cytopathicbiotype,CP)和非致细胞病变型(Noncytopathic biotype,NCP);CP BVDV与它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不仅仅通过诱导免疫耐受抑制了获得性免疫反应,而且也抑制了先天性免疫反应;但由它导致的急性感染通常是温和的,亚临床的,主要表现为发热、腹泻、肠黏膜弥漫性溃疡,怀孕母牛常导致流产或产死胎、胎儿畸形等;虽不致感染动物死亡,不过这也是最难以解决的问题,因在妊娠前三个月经胎盘感染NCP BVDV病毒株,可能导致宿主动物持续感染(PI),产生PI牛,严重影响整个群体健康水平。目前针对于BVDV检测的方法通常分为三类:病毒分离(例感染细胞、接种动物)、抗原—抗体反应(例ELISA、琼脂扩散实验)、核酸检测(RT-PCR、核酸探针)。但是病毒分离用时长,核酸检测要求设备高,即目前最有潜力的是基于Ag-Ab反应的试剂盒(例如纳米等新分子材料制备的Ab[7]),时间短,操作简单,速度快,而且已商品化的试剂盒亦非常多且特异性强[7],可有效的检测该病毒,且能鉴别由其他病原体引起的牛腹泻,如牛轮状病毒、牛冠状病毒、牛大肠杆菌、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等。而现在针对BVDV的疫苗虽已高达160多种,主要具代表性的有猪瘟兔化弱毒苗、多价灭活苗、亚单位疫苗。但由于该病毒致病机理,感染方式等错综复杂;再加上发现两个位于BVDV囊膜蛋白(gp53)N端抗原决定区,分别代表着种内保守抗原区和毒力差异性抗原区,其中毒力差异性抗原区的变异率较高[9],病毒进化快,导致很少有疫苗可以一劳永逸。乐观的是近几年对其致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尤其是自噬与病毒相互作用这方面。同时关于治疗该疾病,我国的中药研究也取得相当的成果,如苦马豆素、连翘等对病毒抑制作用的研究。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