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中学生汉语阅读中的语音加工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 国民心理健康评估与促进协同创新中心
会议名称:《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会议日期:2018年
学科分类:0402[教育学-心理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 040202[教育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401[教育学-教育学] 04[教育学] 040109[教育学-特殊教育学]
摘 要:阅读是一项重要的、复杂的认知活动。它是读者从印刷页面中提取视觉信息,并理解文本意义的一种能力。语音加工在健听者的阅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听障者在阅读过程中是否进行了语音加工,目前在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一些研究者发现,听障者在阅读过程中进行了语音加工(Transler&Reitsma,2005;Friesen&Joanisse, 2012;Blythe, Dickins, Kennedy,&Liversedge, 2018)。与之相反的是,其它的一些研究却没有获得相似的结论,他们认为听障者在阅读过程中没有进行语音加工(Bélanger, Baum&Mayberry,2012;Perea, Marcet,&Vergara, 2016;Fari?a, Du?abeitia,&Carreiras, 2017)。拼音文字中存在着较密切的形-音对应关系,读音相同的两个单词,字形通常也相似。与拼音文字相比,汉语属于表意文字,汉字的形态与语音之间并不存在着十分一致的对应关系,这给分离出字形和语音信息提供了可能。因此,本研究拟采用错误中断范式来探讨中国听障者在汉语句子阅读中的语音加工。实验设计为3(组别:听障中学生、生理年龄匹配的健听学生、阅读能力匹配的健听学生)×3(汉字类型:正确拼写的汉字、同音字、无关字)混合实验设计。被试分为三组,每组27名被试。听障中学生年龄为13.7-20岁,他们的听力损失大于80dB,未佩戴人工耳蜗,主要交流方式为手语。生理年龄匹配的健听学生(CA)与听障中学生在年龄上匹配,阅读能力匹配的健听学生(RA)与听障中学生在阅读能力上匹配。实验采用Eyelink2000眼动仪记录被试的眼动行为,结果发现两组健听学生在同音字条件下的阅读时间显著短于无关字,表现出同音字优势,但是听障中学生在这两种条件下的差异不显著。进一步将听障中学生分成高阅读能力组和低阅读能力组,发现高阅读能力组表现出了同音字优势,而低阅读能力组在同音字和无关字条件下的阅读时间无显著差异。该结果表明高阅读能力听障中学生在汉语句子阅读中进行了语音加工,而低阅读能力听障者没有表现出。这支持了中国听障中学生的阅读困难可能与阅读过程中是否进行了语音加工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