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俄译本中的民俗文化空缺翻译研究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赵淑梅
授予年度:2024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0202[文学-俄语语言文学] 05[文学] 050101[文学-文艺学]
摘 要:小说《平凡的世界》展现了丰富的陕北民俗文化,因此其外译不仅是跨语言行为,更是跨文化实践。这部小说的俄译本在2023年问世,其译者是中国先锋派文学的研究者,中国现代文学的翻译家尤利娅·德列依济斯(ЮлияАлександровнаДрейзис)。本文选取这部译作?обыкновенныймир?为研究材料,分析俄译本中对民俗文化空缺的翻译,以期为中国小说外译提供一些借鉴。通过深入分析小说俄译本文化空缺现象的翻译问题,揭示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有利于译语读者更好地了解这部作品以及作品中的民俗文化。分析这些文化空缺的处理方法,对于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以及中俄两国在文化方面的交流起到积极作用。 本文一共涵盖五部分内容,首先是绪论,对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创新点和研究方法等进行了说明;第二部分对本文所需的理论支撑进行了概述,包括空缺的定义及分类;第三部分首先界定了民俗文化,其次对《平凡的世界》俄译本中民俗文化空缺现象进行了分类,分成语言类空缺和文化类空缺。语言类空缺体现在小说中出现的俗语、谚语、陕北方言、民谣、秧歌、信天游、链子嘴等上。而文化类空缺又分成物质民俗空缺、社会民俗空缺以及精神民俗空缺等。物质民俗包括了衣食住行各方面;社会民俗主要体现在a、人生礼仪民俗,包括生育庆诞习俗、婚姻习俗、丧葬习俗;b、岁时节令;c、传统节日;d、称谓民俗等方面;精神民俗主要体现在自然崇拜民俗、祭祀民俗和占卜、禁忌民俗等方面;第四部分用俄汉对照的方式描写分析了俄译本对民俗文化空缺的翻译方法:音译法、直译法、替代法和释译法等。此外,对俄译本民俗文化信息的缺失进行了补偿思考,对欠妥当的翻译例子进行了补充与修正的尝试。 结语部分评价了译文对民俗文化空缺的翻译补偿效果,考察了译作的优劣得失;并总结译作中四种翻译补偿方法的利弊,进而指出翻译需要译者发挥主体性,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翻译补偿法。此外,指出了不是所有的民俗文化空缺都应当得到充分的弥补,而是那些与小说和其文化背景紧密相连,以及能够代表那一地方文化的民俗,应该更加精心地补偿和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