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震云新世纪长篇小说的世俗书写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袁伟平
授予年度:2024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050106[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摘 要:刘震云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从1979年发表处女作《瓜地一夜》开始一直在进行创作,在经历了2000年之前的“新写实和“新历史阶段后,新世纪以来刘震云又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比如《一句顶一万句》、《我不是潘金莲》、《一日三秋》等。刘震云在进行文学创作时,不只是简单的建构小说情节,小说背后还蕴含着他对生活、社会以及人生的思考,这也使他的作品带有一定的哲理意味。刘震云新世纪以来的“说话系列小说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隔阂为主体,来探究自我灵魂的归属。本篇论文立足于刘震云新世纪以来的七部长篇小说:《一腔废话》、《手机》、《我叫刘跃进》、《一句顶一万句》、《我不是潘金莲》、《吃瓜时代的儿女们》、《一日三秋》,探究小说中的世俗书写。本论文一共分为四章,其大致内容如下: 第一章从文学思潮、时代背景以及刘震云的个体经验三个层面探究新世纪长篇小说世俗书写的缘由。第二章主要探讨小说中世俗书写的具体呈现,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世俗化的人物形象以及世情伦理关系等方面展开具体论述。世俗书写离不开日常生活,对生活现场的刻画使小说更加靠近现实生活。面对当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困境,刘震云从亲情、爱情、友情三个角度来展现世情伦理关系。第三章从叙事结构、反讽手法和语言特色来探究小说世俗书写的艺术特色。通过“出走——归来的寓言式结构与重复性的宿命式结构来安排小说的情节,并对人物形象和情节内容进行反讽。人物言与行的自相矛盾与以戏谑凸显荒诞情节的双重对比性讽刺使刘震云的反讽艺术得到充分展现。最后,小说运用幽默的民谣俗语以及粗鄙的暴力语言这类生活化的语言更能凸显小说的世俗特色。第四章探究了刘震云在小说中体现出的人文主义关怀与哲理性思考。他在小说中多次使用“奶奶意象,这与他自身的经历有一定关联。刘震云受萨特、卡夫卡、海德格尔等人的影响,在小说中表现出他对个体存在本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