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政务服务跨域治理的协同机制研究 ——以“川渝通办”为例 收藏
政务服务跨域治理的协同机制研究 ——以“川渝通办”为例

政务服务跨域治理的协同机制研究 ——以“川渝通办”为例

作     者:蒋子恒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张帆

授予年度:2024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120401[管理学-行政管理] 

主      题:川渝通办 跨省通办 政务服务跨域治理 协同机制 

摘      要:政务服务协同源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背景,是地方政府为满足经济要素跨域流动产生的多层次、多领域的政务服务需求而实施的改革举措。“跨省通办通过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流程优化等措施,为社会公众和市场主体提供跨域政务服务,提升全国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效率与要素联系密度。本文对“川渝通办平台进行研究,回答跨省协同何以可能的问题,既有利于将关注视域扩展到跨域政务平台,还能增补西部地区有关政务服务跨域协同的研究案例。在理论层面提炼出“跨省通办协同的关键维度以及支撑实现“川渝通办的机制与要素,为政务服务跨域治理实践工作提供理论指引。 本文首先在引入“川渝通办案例的基础上,构建“川渝通办的类型提取框架,总结“川渝通办属于品牌型“跨省通办的重要特征。其次,通过实际申请业务的方式厘清业务的办理流程并提取其中的关键步骤予以阐明,详细论述将协同流程中的机制与要素组成。根据调研结果从实际业务办理过程、协同机制设计、协同机制实效等方面分析协同机制的不足之处。再次,采集“川渝通办事项个人事项的相关数据,按照“来源部门-受理部门这一逻辑将数据材料转换为体现材料流动的邻接矩阵,分析统计各层级的点出度与点入度等相关数据并构建基于数据结果的单位共现网络图,提出应加强协同的业务、层级和部门,并据此讨论业务协同机制的优化逻辑。最后,为回应协同机制的不足、协同逻辑的冗余以及协同需求的测量结果,从政策协同、组织协同、技术协同和管理协同等角度出发,按照品牌型“跨省通办的发展目标,提出川渝两地政务服务跨域协同机制的优化建议。 宏观层面,研究发现“川渝通办在协同动力上具备外部动力强和内生动力由经济交流密切、劳务人员流动、地理位置相邻三种因素驱动的特征,在协同形态上属于团状通办区,属于品牌型“跨省通办。中观层面,“川渝通办协同机制由协商联络机制、激励约束机制、持续创新机制和实时沟通机制所组成,存在线上联动水平低下、线下业务流程繁琐、数据壁垒现象阻碍协同、制度保障与组织架构支撑不足、协同水平与协同效率低下等问题。微观层面,四川省各市级相关单位加强与重庆市各区级相关单位协同需求较大,公安、人社、司法、税务以及住房公积金管理等部门协同需求大,期望纳入通办清单中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公安户政、就业创业、医保社保和公积金等事项方面。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