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潼川府志》研究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孙赫男
授予年度:2024年
学科分类:060204[历史学-中国古代史] 06[历史学] 060207[历史学-专门史] 0602[历史学-中国史]
摘 要:乾隆《潼川府志》成书于乾隆五十年,由当时的潼川府知府张松孙负责编纂,并邀请府内文人学士共同参与。由于明清之际和康熙年间的战乱,潼川府地区的方志或缺损或湮没,张松孙等人于是参考康熙旧志残卷,又新增雍正、乾隆年间之事,汇集成册,成书后对同时代其他地区方志的编修有较大影响。该志在目录书中著录较少,也未曾有专门研究成果出现。因此,本文将对作者生平履迹、编修背景、志书体例、版本情况进行详细梳理,并从志书编纂和保存地方文化两个角度对该志的文献价值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下面就各部分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第一章介绍乾隆《潼川府志》的编修背景,包括历代地理文献概况和该志的编修目的。在梳理分析该地自汉以来出现的地理文献时,以清代潼川府行政区划为准,并侧重于叙述宋明两代的方志保存情况和主要内容。叙述修纂目的时主要从时代背景、潼川府方志存佚情况和修志者的个人意志三个角度切入分析。 第二章介绍志书的基本情况。包括编修人员构成、编纂思想原则、体例结构、现存版本等内容。该志是地方官与文人相结合的方志编修模式的典型体现,其中体现的编修者的思想原则,不仅使得该志体例别具一格,又对同时代府属县志的编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章探讨乾隆《潼川府志》的文献学价值。从考订学和辑佚学两个角度切入,通过考察该地区出现的其他方志,检阅志书中记载的文人文集等,探讨该志是如何进行考订、辑佚的,并通过辑佚的内容探讨其在保存地方文献方面的重要意义。 第四章探讨乾隆《潼川府志》的史料价值。该志受到编修者的个人意志影响,偏重于环境地理、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地方人物等方面的呈现,因此志书中山川、古迹、产业经营、礼制、书院等方面记载较为翔实。发掘志书蕴含的史料价值,既能进一步探究修志者的编纂思想,又能深刻了解清代潼川府地区的文化特点。 第五章则是分析乾隆《潼川府志》的局限性和讹舛之处。主要从方志编纂的角度对该志的缺陷进行评价,并通过征引其他史籍,梳理其中讹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