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质量对育龄人口再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杨雪
授予年度:2024年
学科分类:0303[法学-社会学] 120202[管理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12[管理学] 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3[法学] 020207[经济学-劳动经济学] 1202[管理学-工商管理] 030302[法学-人口学] 0201[经济学-理论经济学] 020106[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摘 要:我国出生人口数量连续7年下滑,2023年已经低至902万,并且自2022年起连续两年出现人口负增长。为了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国家针对提高生育率先后出台了“单独二孩、“全面二孩、“三孩生育政策。当前,我国每年新出生人口中“二孩及以上孩次占比超过50%,再生育对生育率的贡献日益重要。“构建生育友好的就业环境是“三孩政策的配套支持措施之一,体现了就业对再生育具有重要意义。就业质量可以对就业状况优劣好坏给予综合性评价,研究就业质量对育龄人口再生育意愿的影响,可以提供一个通过干预就业质量来提高再生育意愿,继而提高生育率水平的解决思路。 本文选取已经生育至少一个孩子并且有工作和配偶的育龄人口作为研究对象,利用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CSS2021)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育龄人口就业与再生育意愿现状,详细描述了研究对象的个体特征、就业现状以及基于就业状况的再生育意愿现状,发现那些收入较高、就业稳定性好、社会保障完善、劳动强度相对合理的育龄人口,愿意再生育的比例较高。其次,在理论分析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并展开实证研究,第一,构建被解释变量再生育意愿,并利用CRITIC赋权法将收入、就业稳定性、社会保障、劳动强度等四个维度的指标构建核心解释变量就业质量指数,然后使用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基准回归,通过更换解释变量与更换计量模型的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第二,分别从性别、年龄、地区三个角度进行了异质性分析;第三,使用“抚育负担作为中介变量进行了中介效应分析,进一步讨论了就业质量对再生育意愿的影响路径。最后,基于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并给出政策建议。 研究发现:第一,就业质量对育龄人口再生育意愿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就业质量越高则再生育意愿越强,原因分析可能是较高的就业质量有助于跨越再生育的“投资门槛,并缓解工作和家庭之间的角色冲突。从构建就业质量指数的四个维度来看,育龄人口收入越高、就业稳定性越好、社会保障水平越高以及劳动强度越合理,再生育意愿就越强烈。第二,就业质量对女性育龄人口再生育意愿的影响高于男性,对中低年龄组育龄人口再生育意愿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对中西部地区育龄人口再生育意愿的影响高于东部地区。第三,就业质量对育龄人口再生育意愿的影响部分地通过减轻抚育负担来传递,育龄人口的就业质量越高,其主观感受到的抚育负担就越轻,再生育意愿也就越强烈。根据结论,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第一,提高就业质量以提高再生育意愿。可以通过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的比重和提高劳动附加值的方式来提高劳动者收入,通过加强对企业规范用工的监管和降低劳动者维权成本的方式来提高就业稳定性和社会保障水平,通过加强执法和舆论引导的方式保障劳动强度处于合理区间。第二,着重提高女性、低年龄、中西部地区育龄人口就业质量。针对女性育龄人口,既要完善保障女性就业的社会制度,又要鼓励家庭成员分担家庭照料责任;针对中低年龄组育龄人口,可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与发放补助补贴;针对中西部地区育龄人口,应当着力改善当地营商与就业环境,并鼓励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在产业方面提供帮扶。第三,完善公共服务体系,降低抚育成本。在社区层面,提供更多低价公益性托育和托管服务;在学校教育层面,继续推动以非营利的目的发展教育,推动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