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互联网与乡镇青少年自我认同偏差研究 收藏
互联网与乡镇青少年自我认同偏差研究

互联网与乡镇青少年自我认同偏差研究

作     者:刘雨钊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孙志丽

授予年度:2024年

学科分类:0303[法学-社会学] 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3[法学] 030301[法学-社会学] 

主      题:互联网 乡镇青少年 自我认同偏差 网络生活 文化 

摘      要:青少年自我认同是青少年对自己的一种持续且一贯的了解,是青少年人生发展的重要前提,当今学界对青少年自我认同问题的研究往往聚焦于静态研究和自我认同影响因素研究,相比之下,从动态层面对青少年自我认同的研究则显得较为薄弱。本文以a镇青少年为研究对象,从动态研究视角探究互联网与乡镇青少年自我认同偏差形成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文以埃里克森的自我认同理论为基础,他认为,个体通过有效、有步骤的学习迈向可触摸的共同未来,并形成清晰的自我。依据此理论,当个体的自我认同无法使其应对成年期的各种任务,而脱离社会整体期待时,便产生了自我认同偏差。本文首先通过非参与式观察了解a镇青少年自我认同情况,发现互联网与乡镇青少年自我认同偏差之间存在关联,然后通过问卷调查筛选自我认同偏差的青少年作为后续访谈对象,最后通过访谈收集研究资料,分析出了研究资料中a镇青少年自我认同发展历程,以及自我认同偏差现象与互联网的具体关系。 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与青少年的自我认同发展情况发现:互联网作为具有时空性、多元化以及个性化的传播媒介增加了乡镇青少年作为用户出现自我认同偏差的风险;互联网上专家系统的脱域无法被乡镇青少年认识,使其产生自我认同偏差,进而出现青年异化;由于互联网文化与现实世界文化变迁速度的差异产生的文化信息差的影响,乡镇青少年自我认同可能会出现与客观环境对个人的发展需求的偏差;总之,网络生活成为乡镇青少年自我认同形成历程的一部分,互联网参与自我认同的形成后,影响了这些乡镇青少年正常应对成年期的各种任务。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