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双平面眶周固定法在医源性下睑外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收藏
双平面眶周固定法在医源性下睑外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双平面眶周固定法在医源性下睑外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作     者:毛宗韬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邵英

授予年度:2024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2[医学-眼科学] 10[医学] 

主      题:下睑外翻 眼睑成形术 并发症 眶周固定 

摘      要:研究背景: 下睑外翻是经皮肤入路下睑成形术常见的并发症。下睑外翻不仅影响美观,还可引起眼部功能障碍,如结膜炎症、角膜暴露,严重者可出现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失明。传统手术如植皮法、皮瓣法等虽然对于睑外翻治疗有效,但术后瘢痕明显,影响外观,患者接受度不佳。目前多采用眼轮匝肌悬吊的方法来解决,即下睑眼轮匝肌瓣过矫固定到眶外侧缘的骨膜上。该方法可缓解轻度睑外翻,但中度以及多次手术修复的下睑外翻患者复发率较高,手术修复难度大,临床上迫切需要找到其他更好的手术方式来解决。因此,本研究对下睑成形术后形成的医源性下睑外翻这一问题,探索更合适的修复方案。 目的: 评估双平面眶周固定法治疗医源性下睑外翻的临床效果,以探讨该术式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方法: 本研究回顾分析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整形外科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经皮肤入路下睑成形术后下睑外翻的患者病例资料。共纳入8例患者(14只眼),年龄范围为44至56岁,平均年龄为48.5岁,均为女性患者。所有患者均为轻中度下睑外翻,其中4名患者合并轻度下睑退缩。既往未接受过修复手术者2人,接受修复手术1次者4人,2次者2人。患者病程在8~14个月,平均病程11.25月。所有患者采用双平面眶周固定法治疗,本法的双平面是指两个方面:(1)深、浅两个不同固定层次;(2)眶下缘、眶外侧缘两个眶周固定位置。具体来说,浅层固定是SMAS层的眼轮匝肌瓣过矫固定于眶外侧缘骨膜;深层固定是骨膜前层的面中部复合组织瓣垂直向上多点固定于眶下缘骨膜及眼轮匝肌支持韧带。所有患者接受牵拉实验,其中因下睑松弛联合使用下睑睑板楔形切除治疗者2例。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对患者进行门诊随访,收集患者基本信息、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信息。由一名与本研究独立的整形外科主治医生根据王炜4度法、EGS量表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睑外翻程度;由患者根据GAIS量表自主评估术后外观改善情况,并记录术前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 结果: 本组患者共8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不良事件发生。术后12个月的随访显示,所有患者术后下睑外翻均有明显改善。其中,6名患者下睑外翻基本缓解,随访期内未见复发。2名患者下睑外翻有所缓解,术后仍有轻微巩膜外露,随访期间无进行性加重。所有患者认为下睑外观显著改善,其中6例(75%)患者认为改善很大,2例患者(25%)认为改善较大。患者术前存在的溢泪、眼干、分泌物、畏光等主要症状明显缓解,手术效果满意。 结论: 1.双平面眶周固定法能够有效缓解下睑外翻,并能够稳定下睑支持结构,可达到持久的手术效果。 2.双平面眶周固定法在修复下睑外翻的同时,动员了面中部松垂组织,有效缓解了下睑前层皮肤不足,达到了美容效果。术后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高。 3.双平面眶周法固定法微创、有效、稳定,为经皮肤入路下睑成形术后下睑外翻及多次复发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