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与PMT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短期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韩涛
授予年度:2024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0[医学-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10[医学]
主 题: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Angiojet机械性吸栓 导管接触性溶栓
摘 要:目的: 对比分析单纯导管接触性溶栓(CDT)与Angiojet经皮机械性吸栓(PMT)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安全性与疗效性。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血管外科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共纳入符合条件的110例患者。其中,接受单纯导管接触性溶栓(CDT组)治疗37例,接受Angiojet经皮机械性吸栓(PMT组)治疗73例。两组患者均行下腔静脉置入术、规范化抗凝及压力治疗。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静脉通畅率、患肢肿胀消除率、疗效评价、尿激酶使用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应用SPSS29.0软件进行各数据的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短期疗效与安全性。 结果: 从疗效指标分析,CDT组和PMT组均有良好的短期血栓清除效果,其中PMT组静脉通畅率Ⅰ优于CDT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DT组78%(67%-83%),PMT 组 85%(78%~89%)(P=0.033)],考虑术后的即时通畅率PMT组可能优于CDT组;而静脉通畅率Ⅱ、Ⅲ、肿胀消除率、疗效评价及患健肢周径差对比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all P0.05);两组均完成了随访,随访时间3-21个月,对比两组第6个月及第12个月Villalta评分的中位及四分位数发现两组的PTS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allP0.05)。安全指标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尿激酶用量CDT组显著高于PMT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DT组 190(150~270)万IU,PMT组 50(50~50)万IU(P0.05)。 结论: ***机械性吸栓与单纯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两者均有良好的短期血栓清除效果 ***机械性吸栓术虽然住院费用更高,但在住院时间、适应症、并发症发生率上表现更优,而在预防PTS的发生率上两者无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