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袂壑地景”的场所营造 ——山西民俗文化馆空间设计研究 收藏
“袂壑地景”的场所营造 ——山西民俗文化馆空间设计研究

“袂壑地景”的场所营造 ——山西民俗文化馆空间设计研究

作     者:苏靖雯 

作者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朱华;王岩

授予年度:2024年

学科分类:081302[工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08[工学] 0813[工学-建筑学] 

主      题:袂壑地景 场所精神 民俗文化馆 

摘      要: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外来风格和热衷于视觉形式的风潮盛行。导致越来越多的建筑缺乏独特的韵味和特色,这样的潮流逐渐削弱了空间特性和场所精神,让人们对空间的体验减弱,也使空间的流动性下降,各个空间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此外,还忽略了在空间中表达地域性元素的重要性,与挖掘和传承本土文化的初衷背道而驰。 本文旨在运用建筑现象学场所精神理论对民俗文化展示馆室内空间展开研究。针对山西特殊的地景元素提出“袂壑概念,建构场所精神、营造空间氛围,确保展示馆能够完整的传达精神文化,并使参观者能够持续感受到情绪的连续性,同时重视他们在空间中的体验与感知。首先,从山西丰富的民俗文化与独特的地理地貌中提取出“袂壑地景的相关概念;其次,在建构与表现,情节与路径两个方面详细说明了“袂与“壑的关系,即“壑是空间中的整体基调与分割组织,“袂是空间中的情感表达与核心内容;再次,通过对“袂壑地景的具体研究应用,结合本场地的独特历史文脉,总结出了一种属于山西新的空间表现形式,也就是“袂壑地景下的山西民俗文化馆的场所营造;最后,在设计过程中从集体记忆的建构、民俗文化的营造以及情感归属的具现三个层次中实现对山西民俗文化的情感的堆积,以完成空间中归属感的具体营造。 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民俗文化馆场所精神营造中的重要核心是感知与体验。第二,归属感的增强需要民俗文化馆需要充分利用地域性元素实现。第三,达成人、民俗文化与自然三者之间的均衡关系,塑造民俗文化馆中的场所精神。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