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路径研究
作者单位:重庆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赵宸元
授予年度:2024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1201[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020204[经济学-金融学(含∶保险学)] 083305[工学-城乡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规划] 08[工学]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主 题:数字金融 碳排放效率 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 动态QCA
摘 要: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目标,将带来广泛而深远的社会经济变革,而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赋能对提高碳排放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利用数字金融这一创新金融模式,更有效地提高碳排放效率,从而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目标,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本文利用2011年-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建立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模型,测度了我国碳排放效率值,并运用核密度分析法对我国数字金融与碳排放效率的现状进行了动态评估。进一步地,建立瓶颈水平分析模型与动态定性比较分析模型从分维度角度揭示数字金融对碳排放效率的必要性与影响路径,为科学决策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与实证证据。 研究结果表明:(1)碳排放效率总体数值略有下降,但同时中国各地区的碳排放效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具体而言,东部地区较高,中部地区相对较低,西部地区较低。通过核密度分析发现,数字金融的两极分化在逐渐减弱,但不同省份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碳排放效率同样呈现多级分化现象,但不同省份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2)通过理论分析发现,数字金融与环境规制、金融发展水平、区域创新水平等因素的组态能够对碳排放效率产生预期积极提升作用,与政府干预的组态产生预期反作用,而与金融发展水平的组态只对特殊情况下的碳排放效率产生预期积极作用,实证结果与预期相符。(3)总体层面的实证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碳排放效率的有效提升路径有4条,分别为待优化数字创新驱动型提升路径、数字金融平台深化型提升路径、待优化数字创新与环境协同发展型提升路径、数字科技创新型提升路径,瓶颈水平分析揭示出,组态路径间潜藏着交互作用或替代关系,这说明,需集结各个条件形成协同作用才能突破瓶颈水平,而部分条件之间具有一定可替代性。进一步地,各影响路径在地区层面具有异质性,而时间层面的异质性并不显著。 在综合考量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的成果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以下主要政策建议:(1)促进数字技术与各产业的深度融合,重振去碳化。(2)加强关键低碳技术的研究和技术开发。(3)考虑地区发展差异,因地制宜,推动数字经济发展。(4)妥善处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