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大学生群体的红色旅游政治社会化影响研究 收藏
大学生群体的红色旅游政治社会化影响研究

大学生群体的红色旅游政治社会化影响研究

作     者:董锦娜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王红艳

授予年度:2024年

学科分类:040106[教育学-高等教育学] 12[管理学] 120203[管理学-旅游管理] 0401[教育学-教育学] 1202[管理学-工商管理] 04[教育学] 

主      题:红色旅游 政治社会化 Q方法 大学生 

摘      要:旅游是一种经济、文化现象,更是一种政治现象。早在20世纪20年代,执政当局就通过将国家政治意志嵌入到旅游活动来规范人们的政治行为。比如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系统为提升社会公民国家自豪感、认同感做出了巨大贡献。柬埔寨政府推动的吴哥窟旅游在宣传本国文化的同时增进了国民的民族荣誉感。作为我国特有的旅游形式,红色旅游同样发挥着政治教育的功能。红色旅游通过传播知识、场景呈现以及氛围营造,能够唤起游客对革命历史的记忆,强化对执政党的情感,进而达到稳固政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作用。从2004年第一期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推出至今,红色旅游得到了迅速发展。据统计,2020年全国年接待人数突破15亿人次。可见,红色旅游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效,然而当前红色旅游政治功能的发挥效果如何?以及政治功能的实现程度有多大?对于这些问题学界尚未进行深入探讨。 政治社会化是研究个体或群体通过何种途径使“自然人变成“政治人,进而适应社会政治生活的过程,是体现某一媒介政治功能的核心范畴。基于文献梳理发现,红色旅游和政治社会化在各自领域均得到了广泛发展,但很少有学者综合探讨红色旅游与政治社会化之间的联系。并且,从同程发布的《红色传承·“Z世代红色旅游消费偏好调查报告2021》报告显示,“Z世代在各类红色文旅产品的消费用户中占比接近60%,其中大学生群体占绝大部分,同时该人群还处在政治社会化影响的关键阶段,对世界有着多元认识,思想更加开放包容,但也容易被网上的舆论带偏方向做出一些错误的判断。因此,本文借助政治社会化理论,以红色旅游政治社会化影响为研究视角,运用Q方法探究在大学生群体中红色旅游如何影响其政治社会化进程,回答红色旅游的政治社会化效果及实现程度等问题。具体地,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和半结构访谈的方式,梳理大学生游客对红色旅游政治社会化的看法,结合网络自媒体等报道对其补充完善,进而根据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行为三维度对其进行归类,在参考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最终能够形成43个Q表述。其次,采用有选择性的抽样选取48位受访者并运用Q答卷进行调查。最后,借助PQ Method软件进行因子分析,主成分因子分析,最大旋转等最终生成4个因子。分别是:(1)理想主义型占总体的40%,是最为普遍的一种类型。该类群体在红色旅游中提升了政治认知、增强了全面的的政治情感,能够将其对革命英雄的情感延伸到对当今政党的情感。(2)情感理性型占总体的17%,该类型在红色旅游中提升了政治认知,激发了对政党的情感,但对政治问题的看法更加客观。(3)情感增强型占总体的17%,该类群体在红色旅游中提升了政治认知、激发了对革命时期的政治情感,但并未将其延伸到对当今政党的情感。(4)精神认可型占总体的26%,该类群体在红色旅游中更加关注革命精神的价值和发展。总的来说,研究认为红色旅游具有政治社会化功能,主要表现在提升政治认知,激发政治情感,增强政治行为规范。并且拓展了政治社会化的理论研究,将红色旅游和政治社会化结合起来,加快了红色旅游政治功能的研究进程。进一步提出可增加定量研究方法探讨红色旅游政治社会化功能的成效及影响因素,这对于红色旅游管理部门更好地把握红色旅游发展方向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