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调性与织体关系研究 ——基于华莱士·贝... 收藏
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调性与织体关系研究 ——基于华莱士·贝...

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调性与织体关系研究 ——基于华莱士·贝里理论的分析与实践

作     者:夏佳玲 

作者单位:上海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张巍

授予年度:2024年

学科分类:13[艺术学] 1302[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 

主      题:勃拉姆斯 调性 织体 华莱士·贝里理论 《c小调第一交响曲》 

摘      要:勃拉姆斯作为一位处于古典与浪漫主义时期交界的作曲家,其音乐创作风格一直被认为是古典与浪漫两种风格的结合。本论文不试图就此模糊的认识做出明确的定论,而是从技术语言的角度重新审视他作品中对传统继承和浪漫发展特征的表现。 为突破传统分析对音乐元素静态观察的限制,本文采用华莱士·贝里的理论作为研究方法,强调从等级层次的角度动态观察音乐中核心结构元素,并关注这些要素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音乐整体运动趋势的影响。通过这一理论原则,本文从全新的视角下对勃拉姆斯的作品进行分析。 以《c小调第一交响曲》为主要分析对象,本文尝试从调性和织体两个观测视角对音乐的技术语言进行了观察。重点在于借助多层次的观察视角,探讨调性如何体现“继承性与“发展性,不同视角对织体变化的影响,以及织体变化对音乐发展的作用。同时也探讨调性和织体在音乐运动中的作用,以及《c小调第一交响曲》在19世纪音乐历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分析结果显示,勃拉姆斯的作品呈现出的双重特性并非简单地由传统分析所展示的单一结论指向。不同的观察视角可能导致对同一作品出现截然相反的结论,在多层次的作用下,“继承性与“发展性往往是相对的。每个乐段音乐的变化和发展往往是各个元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有机论与整体趋势性观念的指导下,符合音乐发展的自然趋势,强调关注音乐内部深层语言特点的理论,为我们认识勃拉姆斯作品的技术语言特点带来全新体验。同时,启示我们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时,需要以更开阔、包容的视角,从多个角度审视作品,以得出更全面、更具说服力的结论。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