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研究 ——以蟳埔女习俗为例 收藏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研究 ——以蟳埔女习俗为例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研究 ——以蟳埔女习俗为例

作     者:陆丽羽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黄远水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0601[历史学-考古学] 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60107[历史学-文化遗产与博物馆] 06[历史学] 060207[历史学-专门史] 020202[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0602[历史学-中国史] 

主      题:民俗 旅游活化 蟳埔女习俗 价值共创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它源远流长,汇聚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多样和宽涵性。它是我们祖先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非遗的传承和保护遇到了许许多多的机遇和挑战。正值大众旅游的到来,旅游业持续发展,文旅融合在旅游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旅游所彰显出的文化内涵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非遗以其突出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和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基于对相关理论、文献的梳理,本研究将蟳埔女习俗旅游活化作为研究内容,并且深入探讨其中的影响机理与路径。为了解影响蟳埔女习俗旅游活化的因素,本研究对蟳埔村民和游客进行深入访谈,收集第一手资料并在马蜂窝、大众点评等网络平台,收集网络文本;并利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对网络文本进行三级编码分析,得到文化原真性、文化体验、文化认同、游客参与行为和游客公民行为五个概念,进而构建蟳埔女习俗旅游活化概念模型。该模型以文化原真性为自变量,文化认同为中介变量,文化体验为调节变量,游客公民行为和游客参与行为为因变量。而后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本研究对350位游客进行了问卷调研,运用SPSS、AMOS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假设检验,最终得出如下结论:(1)民俗类非遗文化原真性对游客价值共创发挥了直接作用;(2)文化认同在民俗类非遗文化原真性与游客价值共创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3)文化体验在民俗类非遗文化原真性与文化认同之间起到了调节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从非遗文化原真性保护、非遗旅游价值共创行为引导、非遗旅游价值共创情境构建三个角度对民俗类非遗旅游活化提出建议,致力于助力民俗类非遗可持续发展。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