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中期北部边防镇守宦官研究
作者单位:湖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杨国安;袁霞
授予年度:2024年
学科分类:0302[法学-政治学] 03[法学] 060204[历史学-中国古代史] 030204[法学-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06[历史学] 0602[历史学-中国史]
摘 要: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历代王朝必须妥善处理的一个重要问题。该问题的实质是中央和地方围绕兵权、财政权和人事权等方面的分配问题。明朝建立,朱元璋先以大将守边抵御蒙元的侵扰。但是,到洪武中后期,塞王守边代替了大将守边,盘踞于北方的塞王成为威胁中央的潜在力量。建文时期,朱棣以塞王起兵夺取皇位,建元永乐。如何抵御蒙元势力的侵扰和保持北部边防地区的稳定是朱棣必须合理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朱棣以大将充当总兵官填补北部边防地区权力的真空,另一方面又派遣宦官至北部边防地区监督总兵官的举动。由此开启了明前中期镇守宦官活动于北部边防地区长达一百余年的序幕。 本文总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明前中期北部边防镇守宦官的设置概况。 第二章,分析明前中期北部边防镇守宦官在不同时期的地理分布。北部边防镇守宦官的地理分布及原因与不同时期的中央形势、边疆局势、边防政策有密切的联系。北部边防镇守宦官的地理分布并非一蹴而就,经历了一个逐步扩大,同时也在非镇城地区设置镇守宦官,最后设置规范化的过程。 第三章,论述明前中期北部边防镇守宦官在不同时期的数量和调任频率变化的原因。永乐至成化时期,大致是一个逐渐上升的趋势,弘治到嘉靖时期则开始进入了波动时期。不同时期的数量和调任频率实际上是君主个人的素质和性格、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斗争、不同时期政治生态的一个投影。 第四章,详细阐述明前中期北部边防镇守宦官和地方武将的关系。二者存在既合作又对立的关系。第一,双方的合作既源于制度的设计、皇权的授予,也基于私人关系为前提的游离于制度边缘的合作,这种合作因文臣的介入,而得到抑制。第二,双方的对立源于皇权的控制、权力的争夺,也基于个体的性格和品性等因素。因此,明廷为协调二者对立关系而采取相关措施,其中以巡抚为代表的文臣是协调和化解双方对立关系的重要力量。但因为制度设计等局限性,巡抚不可能完全独立地、公平地协调、化解双方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