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数字经济对增值税横向失衡的影响研究 收藏
数字经济对增值税横向失衡的影响研究

数字经济对增值税横向失衡的影响研究

作     者:刘天娇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王倩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1201[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020203[经济学-财政学(含∶税收学)] 

主      题:数字经济 增值税横向失衡 生产地原则 

摘      要:为了提高“两个比重,我国在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并建立了以税负相对公平的增值税为核心的流转税体系。分税制改革中财权的减少弱化了地方政府发展本地经济的激励,为了鼓励地方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我国对增值税采用了生产地的征收原则,即企业向其注册地缴税,这种征税方式能有效激励地方政府通过吸引企业进驻本地的方式来提高本地财税收入。增值税的生产地征收原则在分税制改革后重塑了地方政府发展本地经济的激励,是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重要来源。然而,增值税的生产地征收原则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横向分配问题。由于增值税属于税负可转嫁的流转税,最终的消费者承担全部的税负,按照公共产品的地域受益公平原则,消费者所享受的所有公共产品和服务是由本地政府提供的,其缴纳的税收也理应全归本地政府,即增值税的消费地原则,但在生产地征收原则下,消费者缴纳的增值税实际上被商品流通中的各个地区所瓜分了,产生了增值税的横向分配失衡问题。增值税的横向分配失衡与流通环节有直接关联。如果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流通过程都在同一个行政区域之内,那么即使在生产地原则下也不会产生横向分配问题,因此在商品的跨行政区域流动问题不明显的分税制初期,这类问题并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但是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商品的跨区域流通越来越频繁,生产地征收原则使得消费地区的税收不断向生产地转移,而由于高附加值的生产和服务企业主要集聚在东部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增值税的横向分配失衡引起地区间经济发展和财力分配马太效应,加剧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数字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活跃领域,在促进消费、拉动投资、创造就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数字经济的发展也给我国的增值税横向分配失衡问题带来新的挑战。一方面,线上交易平台进一步突破了空间限制,跨地区交易爆发式增长,产品生产、销售和消费地的分离加剧了增值税税收归属地与税负归宿地的偏差,消费贡献大的地区产生增值税流出,生产贡献大的地区则产生增值税流入。另一方面,数字技术推动了资源要素的重新整合,使得生产环节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而高增加值的生产方式意味着数字经济越活跃的地区会获得更多的增值税收入。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探讨了数字经济对增值税横向分配失衡的影响。首先,本文阐述了数字经济的概念、增值税横向失衡的概念以及数字经济对增值税横向失衡的影响机制。其次,本文分析了我国数字经济与增值税横向失衡的现状。通过构建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标体系,测算了我国各个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在省级层面做了对比分析。随后本文构建模型计算了在消费地原则下各地区的理论增值税收入,并根据理论值和实际值的比较测算了各个省份的增值税横向失衡程度。通过不同省份的统计对比,分析了当前各省的税收流入和流出情况。然后,通过构建计量模型的方式,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对增值税横向失衡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加剧了增值税横向失衡程度,通过替换变量等方法对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保持不变。考虑到区域间数字经济规模的巨大差异,本文在地区层面做了结构性分析,结果显示东部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增值税横向转移效应最明显,其次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最后,在对全文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依据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相应建议。本文创新之处主要包括以下两点:第一,本文区别于现有文献在理论层面的研究,测算了省际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及增值税横向失衡程度的数据,并根据上述结果对数字经济对增值税横向失衡程度的影响进行进一步的探讨;第二,在实证设计中,与既有研究采用单一数据指标进行计量分析相比,本文在构建了计量模型之后,将替换变量指标体系带入计量模型当中进行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说明了数字经济对增值税横向失衡程度的影响。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