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零切迹融合器行ACDF的患者术后轴性痛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刘洋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0[医学-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10[医学]
摘 要:目的:轴性痛作为一种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的术后并发症,其危险因素目前尚存在很多争论。且这些研究多局限在传统的钢板和笼式系统,很少有研究涉及使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的患者。鉴于ACDF术后轴性痛的不确定性和争议,我们进行了此项回顾性研究以明确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接受使用零切迹融合器的ACDF手术后发生轴性痛的潜在危险因素;阐明术后轴性痛与椎间隙高度变化之间的相关性;为预防ACDF相关的术后轴性痛提供证据,并提高接受ACDF治疗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我们回顾了 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本骨科中心因患有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而接受了使用零切迹融合器的ACDF的患者。在200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144名符合纳入标准并完成随访的患者入选。所有患者进行为期至少1年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5.19月。根据术后颈部视觉模拟评分(nVAS)测量的术后轴性痛的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中至重度轴性疼痛及无或轻度轴性疼痛两组。统计术前和术后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症状持续时间、体重指数(BM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以及放射学参数在内的临床资料,并对两组之间的数据进行比较。夏皮罗一威尔克检验法用于检验连续变量的正态性。若数据未通过正态性检验,用皮尔森卡方检验和曼-惠特尼秩和检验分别确定分类变量和连续变量分组之间的统计显著差异;随后使用皮尔森相关性分析分析了影像学参数与nVAS值的相关性;对可能有意义的变量再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轴性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以评估ROC曲线下面积(AUC)差异的显著性。Youden指数用于确定临界值。进一步按照术前C2-7 Cobb角将患者分为两组,探究其与术后轴性痛之间的关系。结果:在为期1年的随访中,97.8%的患者得到了满意的神经功能恢复,88.2%的患者实现了融合。33%的患者(144名患者中的48名)在手术后存在中至重度的轴性痛。除术前C2-C7 Cobb角(6.33±6.53对11.88±7.41,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前C2-C7 Cobb角与术后轴性痛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R2=0.83,P0.05)。逻辑回归分析表明术前C2-C7 Cobb角是术后轴性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进一步的ROC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78(P0.05)术前C2-C7 Cobb角的临界值为8.4°(敏感性0.77,特异性0.65)。按照ROC曲线得到的临界值(8.4°)将患者分为A组(8.4°)和B(≥8.4°)组。术前C2-7 Cobb角为影响术后轴性痛的独立因素(P0.001)。与术前C2-7 Cobb角≥8.4°相比,术前C2-7 Cobb角8.4°的患者术后发生轴性痛的概率更大,HR=3.47(95%CI:1.90-6.34)。结论:术前C2-C7 Cobb角是使用零切迹融合器的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术后轴性痛的危险因素。术后轴性痛与术后椎间隙的高度变化无直接关系。椎间隙的适当撑开更有利于神经的减压且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当计划使用零切迹融合器治疗术前C2-7 Cobb角较差的患者时(术前C2-7 Cobb8.4°),术者应当警惕术后轴性痛的发生。